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家门口·小空间·大文章 两会·声音
第4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2022-01-21

家门口·小空间·大文章

姚丽萍

好消息!

老楼装电梯,新目标来啦——今年,全市将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00台!

昨天,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市长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这个好消息。

好消息,不止加装电梯。政府工作报告还透露,今年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建设一批社区嵌入式服务站点,在家门口的小空间里做足惠民生、暖民心的大文章。

家门口,小空间,大文章,有意思。

为啥是大文章?一来,规模不小,家门口要做的,是一系列的民生实事、民心工程,不是一件两件,而是一批。二来,目标不小,惠民生、暖民心,就是要踏踏实实提高生活品质,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很有“感受度”;显然,实现这个目标,不能只靠自治,而是要依靠共建、共治、共享,换句话说,民生实事、民心工程,要做出高品质,就离不开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法治。

这样的大文章,到底怎么做?温故知新,不妨先回头看看。

去年,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龚正市长承诺,一年中,要做实做细家门口服务,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00台。

然后,申城开启了空前密集的老楼装电梯。放眼望去,一边忙抗疫,一边装电梯,就成了疫情之下申城特有的基层社区新景观。截至去年12月底,申城老楼加梯完成1579台,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如果说,每一部新装电梯,都是一篇社区治理文章,总结这1579台电梯“加装史”,几个关键词,可圈可点。

首先,“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性化,尊重多数人权益,也兼顾少数人合理诉求。在街道社区,坚持“一小区一方案”“一幢楼一方案”,成熟一幢加装一幢,依法依规,因地制宜。一个案例是,一户居民在看完设计方案后,发现新建的坡道恰好就在自家客厅、卧室外面,担心影响隐私。结果,街道邀请专业部门商讨解决方案,坡道从5.9米缩短为2.1米,最终赢得居民赞成票。

其次,“加梯达人”。街道发动社区自治达人、业委会骨干、法律工作者参与加梯。其中,加装电梯成功的社区热心居民,分享经验,广泛交流,协助推进加梯;有的楼道党员与业委会成员成立“三人加梯小组”,牵头推进方案设计、资金筹措;有的业主精通法律、富有工程经验,就做专业技术“牵头人”,全程辅佐加梯流程。

再次,“互利共赢”。如今,每个社区都在建设“美丽家园”,加装电梯就跟“美丽楼道”、社区微更新融合推进,一楼、二楼的公共空间更要“重点关注”,着力布局美化,让底楼居民也能因为加梯真切感受“家门口”的获得感。同时,引导居民自发建立楼组自治公约、电梯管理公约,自觉维护美丽楼道,形成常态长效。于是,更多居民加入加梯这个“利益共同体”,户户都是加梯“受益人”,人人舒心,乐意投出“赞成票”。

你要问我,这几个关键词从哪里来的。也没什么好保密的,在我的朋友圈里,那一个个“小巷总理”,不少都是亲历实战的“加梯高手”。文章本天成,这几个关键词,却也不是妙手偶得,而是“小巷总理”们一天天、一幢幢摸索出来的。

在这些“小巷总理”眼里,去年,申城完成了1000台加梯大文章,今年,2000台,指日可待。为啥这么笃定?因为,在社区基层,实事项目、民心工程的实现过程,就是精细化城市治理在社区“小空间”的灵活应用,就是党建引领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家门口”的生动实践,管用,好用,接地气。

何况,一想到,新年里,在家门口的小空间里做足了民生大文章,家门口因此烟火气更足、生活味更浓、幸福感更强,所有身处其中的人们,所有正在为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人们,自然动力十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