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抢话筒争发言  问症结出实招
第5版:上海两会/焦点 2022-01-21
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会

抢话筒争发言 问症结出实招

昨日专题审议会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专场 本报记者 李永生 摄

20日晚,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会,聚焦“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落实优先发展要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上海‘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促进本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等六个议题开展审议。代表们抢话筒、争发言,问出症结与关键,提出关切与思考,在场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也给予回应。

1 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在浦东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在上海两会会场得到了最好的验证。昨天晚上,“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专题审议会举行,场面热烈。在近两个小时内,市人大代表们争相“抢话筒”,为浦东打造引领区贡献“金点子”。

“要改变视破产为洪水猛兽的错误观念,依法利用破产路径实现资源的‘腾笼换鸟’。”市人大代表叶青表示,“明明白白投资、明明白白离场”,才谈得上好的营商环境。他建议,要扎实推进有关企业破产的浦东法规贯彻落实,树立健康理性的企业破产观,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浦东新区法院破产审判庭正式成立。“这只是提升破产审判效能的第一步,应当全面提升法院‘立审执’与破产的协调度,尤其是打通堵点,真正实现‘当破则破’,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在这次人代会召开前,市人大代表吴坚曾数次到临港新片区调研部分企业,了解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需求和呼声,发现企业反映最多的是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为此,他建议,既要走好“开头一公里”,更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比如,为有效指导和创建商业秘密保护系统,企业怎么做需要具体的操作指引,市场怎么管需要一套标准、规则,制度供给上保护商业秘密最好还有一部专项规定,希望相关部门有所作为。

同时,他建议浦东先行先试,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采取区块链技术保护商业秘密的新技术解决老问题。“就像设立银行保险箱一样,让科创企业把配方等商业秘密通过数字加密技术予以固化并全程留痕,法院也认可这类证据,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首席记者 宋宁华

2 人才高地也要“海纳百川”

说起人才,你是不是很自然和科技创新联系在了一起?不过,在“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专题审议上,科创人才倒是意外成了“边缘词”。

第一位发言的代表就说了抱歉,因为超时了。她口中的关键词是“职业教育”,怎么吸引优质生源,招考政策能否倾斜,就业时能否获得和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待遇,马瑜一口气分享了好几点思考。对她的道歉,大家用轻笑表示理解。

后来发言的代表中,有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院长叶银忠,说的内容自然离不开本行。他为自己的学生抱不平,“技能人才叫座不叫好,成见还是重学历轻技能”,也期待即将到来的世界技能大赛能为职业教育正名,为高技能人才发展带来春天。

来自上博、上图、上外的代表座位恰好围成了个三角形,先后发言的主题都紧贴文化人才——

“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又在顶峰汇聚。”来自上博的杨志刚代表引用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名言,“可就人才政策而言,艺术落后科学太多啦!”他提出,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科技人才和文化人才的发展应是一样的宽阔大道。

“当国家发展起来,需要有人能讲、会讲中国故事。这些人才对上海这样一座国际大都市一样重要。”来自上外的代表姜锋接着说。

“包括上图、上博在内的发展,都是为上海的软实力添砖加瓦,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上海吸引高水平人才!”陈超代表是举手发言的13位代表中的最后一位。本报记者 郜阳

3 乡村振兴需要数字农业

“在上海乡村,白天玩得蛮好,一到晚上就‘黑天墨地’!”在“落实优先发展要求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专题审议会上,市人大代表、金山区博物馆馆长余思彦不太标准的上海方言,引来一片善意笑声。

余思彦建议,乡村需要引入合适的夜间项目,增强人气活力。“乡村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亮丽底色,乡村的振兴应有现代诠释,这不仅是乡里人的事,也是城里人的事。”余思彦代表说,乡村振兴,应能让人们能感受到纯朴的乡风、看得到美丽的乡景、读得到深厚的乡史、品尝到美好的乡味、听得到熟悉的乡音、体会到悠悠的乡愁。

数字农业、科技赋能,也成为不少人大代表关注热议的话题。

“乡村振兴核心是产业振兴,关键是科技振兴。”市人大代表、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万荣建议,应成立专项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基金,支持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稳定合作平台,“通过这样的机制创新,合作共赢,解决实际产业科技问题和‘卡脖子’难题,加快推进农业技术优秀成果的落地见效。”

“崇明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农业科创板’。”市人大代表、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龚霞提出,“建议重点聚焦数字农业等领域,加大对农民科技项目专项资金倾斜力度,支持崇明打造高水平数字农业创新发展平台。” 本报记者 杨洁

4 “无废城市”要摸清家底

快递盒回收利用,实现源头减量……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上海‘无废城市’建设”这一话题,市人大代表们畅所欲言献良策。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和推动无废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

“我们现在有非常多的快递,快递盒子能否回收利用?”市人大代表陈松菊建议,快递回收点把使用过的盒子根据大小进行分类回收。回收的快递盒提供给快递公司,市民寄快递时,不再需要花钱买新的。此举可以加大资源重复利用。

“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就是要在全社会提倡减少产生废弃物,一旦产生,相关部门应该在其生产、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的各个环节精准施策,尽可能做到资源化、无害化。”市人大代表黄晨说。

“‘无废城市’不是没有垃圾,而是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摸清家底很重要,我们到底有多少垃圾?算清楚之后,就要建立精准的分类回收体系,而且它也是我们科学决策的依据。”市人大代表施政建议。

本报记者 杨欢

5 化解中小企业“数字化焦虑”

“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数字化焦虑’,相较于大企业,它们缺乏转型资金、专业团队和业务纵深,试错成本很高,‘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是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在“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促进本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审议会上,上海柔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若冰代表直抒胸臆,建议帮助中小微企业管理者提高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这引起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薛侃代表的共鸣:“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不是没有动力,关键是没有能力。”他建议,鼓励平台企业、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数字化的发展资源,提供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的转型成本,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

“作为一个以技术为引领的系统化工程,数字产业会形成更加复杂的产业链,要充分发挥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上海优刻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季昕华代表建议,重点围绕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头部企业生态,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产业链的聚集,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优势互补的集群。这场专题审议会吸引了212位人大代表参加,也是六场专题审议会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场。元宇宙、数字孪生城市等最新热词也成为会上的焦点话题。 首席记者 范洁

6 精细化管理筑牢安全底线

安全,是昨晚举行的“贯彻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专题审议的关键词。多位市人大代表围绕这一关键词建言献策。

“细微之处最见深情,大到城市交通、电网运行,小到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配套、老年人群的居家安全等问题,都离不开安全。”范伟华代表直奔主题。他说,基层筑牢安全底线,要像用绣花一样精细。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人,重心在社区,聚焦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戚建豪代表表示,运用智慧化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预测风险,防范风险。比如在有的街道,做五年火灾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GIS地理系统,看到火灾高发区域,结合人口特点、职业数据,会发现特定人群和特定房屋火灾高发,通过集中开展整治,就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立法还是要回到人民立场,提升法治供给的质量。”叶必丰代表就加强城市治理高质量法治供给提出了建议。他称,有些立法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行政程序法治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标志,规范政府权利运行的全局性制度,从2008年湖南省制定我国第一部行政程序的规章以来,全国很多省市都制定了行政程序的法规或规章。我们上海要学习,及时跟进及时建立全局性制度。本报记者 屠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