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晓文
岁末的寒冬。那天下午,阴雨霏霏,遮挡行人的视线,而在宝山区一家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内,却是灯火明亮,暖意融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从窗内向外飞出悦耳熟悉的歌声。透过窗户,听课的学生脸上洋溢着笑容,围坐老师一起高唱那首深情赞歌。这是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师范大学声乐教授孙美娜给社区党员干部开设音乐党课的一幕。
孙美娜,是朱逢博的学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曾为《封神榜》、《天梦》等多部影视剧配唱主题歌,1993年,她以一首原唱歌曲《秋天的女人》红遍大江南北,并荣获首届“东方风云榜”全国十大金曲奖,多次参加“央视”心连心艺术团的慰问演出。1995年,她代表中国与谷村新司等世界级歌唱家在第八届亚洲音乐节上同台演出,为全亚洲的观众展现中国好声音。
她的青春与艺术热情,继而又倾注在普及“红歌”的讲学上,被称之为“深入社区讲解红歌声乐教授第一人”。孙美娜的音乐党课有她的自身特点,她以导赏为主,唱讲结合,用歌曲贯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条主线,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春天的故事》、《不忘初心》等经典歌曲作品的咏流条件和创作历程,以及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采用边讲、边唱、边互动的方式,并结合她自身成长经历,用一个改革开放的践行者和受益者的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经典红色歌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去年,孙美娜开设的“唱响红色旋律,回望峥嵘岁月——红色经典歌曲音乐演唱赏析”音乐党课近20场,其足迹遍布全市10个区的社区和单位。
孙美娜的父亲曾经是军人,从小学起,他对女儿要求很严,要她多看书、学英雄人物,做事要认真,长大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为此父亲给她起名:孙仿军。这名字一直沿用至上大学,才改为孙美娜。喜爱文学的父亲,常给她讲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那些感人的故事……那个年代,孙明德也经常参加所在单位文艺小分队的《长征组歌》、《红灯记》等演出,而两岁的孙美娜也常跟着父母一起,站在旁边看大人们排练,呀呀学唱,模仿大人们的表演。四岁起,她就和大人们一起在当地大礼堂演出,并登台边歌边舞《在北京的金山上》。从那时起,这些红色的记忆就深深地烙在她幼小的心灵。
1985年,她成为朱逢博的学生进入上海轻音乐团,并走上歌坛。朱逢博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孙美娜的演艺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朱老师常常要求她,眼里要有观众。在声乐上,不能单纯模仿她的歌声,而是要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演唱时事先要做好功课,加深对歌词和旋律的理解,这样才能呈现给观众最为亮丽的一面。在与朱逢博老师共事的时光里,对孙美娜而言学到了一个艺术家的内在修养和歌唱态度,这对她日后形成自身演唱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她原唱的歌曲《千百个梦》《我们的中国》和她原创的歌曲《问你一声好》《真情永久》和《今生有约》,以及表达对奋战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致敬歌《英雄战疫》,这些歌一经推出,听众好评如潮。
她常说,讲“红歌”也是我的使命所在。为了使音乐党课能精准表达中国革命历史的厚重感,孙美娜还潜心研究经典红歌咏流条件,并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和定位,她旁征博引,撰写了《经典红歌咏流传唱原因初探》学术论文,文章从经典红歌的思想性、经典红歌的艺术性、经典红歌的超时代性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经典红歌咏流传唱的原因,以及这些歌曲其内在情怀所产生的能量,那就是对祖国的爱。
孙美娜的新年计划是:音乐党课要以新模式、新内容、新载体来努力提升音乐党课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