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单立人(油画) 自忠路 教室里的一头牦牛 最是蒙羞面疙瘩 有机会一起睡觉
第1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03-06

教室里的一头牦牛

刘伟馨

不丹影片《教室里的一头牦牛》,曾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和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放映。电影的主角是一位年轻老师,名叫乌金多吉,他不喜欢当老师,想辞职去澳大利亚做流行歌手。在五年合约最后一年,被派到偏远的山区小学任教,那个叫鲁纳纳的地方,海拔4800米,不通电,没有手机信号。从首都廷布去那里,需要八天,大部分时间还只能徒步。当冬天来临,学校关闭,就可以返回。

摄影师出身的导演帕武·多杰,用广角固定长镜头,把喜马拉雅山脉的雄伟和壮丽,呈现在我们面前。他说,他非常喜欢大全景,不喜欢花里胡哨的运动镜头,他的山景,具有一种沉静之美。对于人物,他又常用近景和特写,从他们的表情和眼睛,能看到他们的内心。在半纪录片式风格中,电影让一个简单的故事,产生了动人的力量。

乌金多吉的父母早已去世,由外婆带大,在外婆眼里,他漫不经心的生活方式有些问题,好好放着教师职业这个铁饭碗不用,却要去国外当流浪歌手。徒步去往鲁纳纳的旅程,骡子驮着物品,叮当声中,乌金多吉和村里来迎接他的米臣等一行人,在山路蜿蜒而行。他走得气喘吁吁,不停向米臣抱怨。虽然很多鲁纳纳村民和孩子,走了两个多小时,在山里集体迎接他,令他有些惊讶,但到了鲁纳纳——这个只有56人的高原小村,看到异常简陋的土屋教室,没有黑板、没有教具,他向村主任金帕叔实话实说:“我是莫名其妙被派到这里来的,我不会留在这里。”

这部缺乏戏剧性的电影,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让乌金多吉留了下来。他被班长叫去,被迫上了第一堂课,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热忱感染了他;从其他村庄翻越山头送孙女读书的老奶奶感动了他;热情、贫困的村民给他送来了自发凑集的生活用品,让他觉得太过礼遇了;村主任说的“当老师的看得到未来”,这是他当老师受训以来,从没有人跟他说过的话;当地女孩莎尔顿用一首《圆满牦牛之歌》吸引了他,她说,她每天唱这首歌,是献给众生、村里人,献给山里的动物、神明和灵魂。

电影有一个奇特的场景,莎尔顿送了一头牦牛给乌金多吉,从此,牦牛和学生们同处在一个教室里。莎尔顿说:“牧牛人和牦牛的感情是很神圣的,如同家人,当村里人需要肉吃时,就会把绳索往空中丢去,落在哪头牦牛身上,哪头就会被宰杀。从前村里有个年轻人,牛被宰杀后,作了《圆满牦牛之歌》。”莎尔顿解说着这首歌:歌里唱着“我因牦牛的爱得以存活”“牦牛向往高山的青草和泉水”,实际上是赞颂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纯洁,宛若高山的积雪、无瑕的山峰。牦牛每天都会到山里吃草,黄昏一到,就会自动返家,所以歌里唱道:“不论此生来世,我都会回来,如同每个黄昏。”

冬天就要来了,很快村子被大雪覆盖,牦牛也要往低处移动,乌金多吉的澳大利亚签证也下来了。他离开村子的时候,纯朴、率真的村民和孩子们,像迎接他时一样,含泪列队欢送他。孩子们给他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当他向山下走去,山谷里突然传来歌声,原来老村主任亲自唱起《圆满牦牛之歌》,他正是当年这首歌的原作者,以前,他是村子里最棒的歌手,他妻子去世后,不愿再唱,总是说,等他的牦牛出现时,他就会开口唱。乌金多吉就是他的牦牛。

乌金多吉最后还是去了悉尼,在酒吧唱了一半流行歌曲,突然停下,在众人惊讶和疑惑中,唱起了《圆满牦牛之歌》:“……无需告诉你,我将何去何从。若要问我,我的家在高原之上,万花之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