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市政府参事 胡卫
在未成年人的性侵案件中,大部分的未成年人性骚扰、性侵行为人都与被害人熟悉。防范“熟人性侵”,成为健全女童保护长效机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老师、长辈、同伴等未成年人相对较为信任的群体,往往会让未成年人放松警惕。特别是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学习、生活上一旦遭受挫折,对身边的熟人会更加放松警惕,这些人只要略施小恩小惠,就会轻易得逞。在现实生活中,“熟人性侵”案件并不少,出于多种原因最终报警的并不多,这也滋长了“熟人性侵”的土壤。
近年来,针对加强青少年保护、女童保护,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规定,都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对性骚扰和性侵人员的惩处力度,建立预防、制止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的保护机制。但铲除“熟人性侵”滋生的土壤,还需要社会各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首先,加强未成年人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教育。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身体保护、自我保护的意识,明确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属于敏感部位,是异性同性都不能触碰的部位。什么行为是性侵,如遇到需第一时间告知自己的父母。
其次,实施强制报告制度。这不仅是对被侵害人自身权益的伸张,也有利于对其他尚未被侵害的未成年人进行保护。不过,也要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遵守保密程度,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第三,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曾经有性犯罪记录的违法犯罪分子加强监管,严格限制这些人员从事某些特定职业、出入特定场所。
第四,发挥体育功能,教导防身技巧。教授未成年人在遇到性骚扰、性侵害时,如何进行抵抗、阻止侵害行为等。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整理)江跃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