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最美好“她祝福”,送给“半边天”! 加快培育塑造新型邻里关系 现状  未婚同居增加意外怀孕风险  建议  扩大免费基本避孕服务范围 大力推广全生物降解新材料
第9版:全国两会/话题 2022-03-08

加快培育塑造新型邻里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王丽萍 霍颁 摄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王丽萍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当今人们的生活空间正在不断拓宽。从“大杂院”到“宿舍楼”,再到居民小区,居住环境的变迁让邻里关系也发生变化——家长里短的亲密少了,孩子的玩伴不多了。现代居住小区的邻里关系,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相互关系也更为复杂化。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不少城市居民小区因防控需要被封闭,小区内出现了消失多年的熟人社会特征,邻里关系通过社区组织和新媒体社交平台被重新建构。

现在正是加快培育塑造新型邻里关系的大好时机,不仅有利于强化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进一步提升社会风气和人们的道德水准。从微观上讲,良好的邻里关系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从宏观上讲,良好的邻里关系能为社会稳定作出一定贡献。

首先,建议将培育塑造新型邻里关系提升到优化社会风气和人民道德水准的高度,将其视为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一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其次,形成一个以法律为基础、文化为主干的调整模式。调整邻里关系的规范主要有三种,即道德、习惯和法律。尽管法律在调整相邻关系中发挥主要作用,但道德和习惯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道德和习惯可以说是文化的外在反映,因此在相邻关系调整中,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视。

第三,加强社区管理主体建设,发挥“管理功能”“协调功能”“稳定功能”,积极应对并妥善解决好问题。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新型邻里关系必不可少的因素。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整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