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开启。绿色发展、文化自信、脱贫攻坚……通道上,8位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形式接受记者集体采访,传达履职尽责的为民情怀和心声。
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
2021年我国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金鹏辉介绍,服务“降碳”央行一直在行动,金融一直在行动。近年来通过绿色金融体系,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向风电、光电等新能源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大发展。
尤其是目前正在构建的转型金融体系,还将会对包括煤炭在内的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去年11月,人民银行创设了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用2000亿元真金白银专门为煤炭相关产业的转型提供资金支持。金鹏辉表示,展望未来,一定会要用好金融智慧和力量服务好、守护好绿水青山和地球家园。
文物出圈唤醒文化自信
近年来文博领域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由文物衍生的文创产品、现象不断出圈。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这是因为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让文物“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瞬间唤醒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活’起来的不单单是文物,更是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近年来,文创产品考古盲盒持续火爆。马萧林认为,“这种形式能够让大家体验到发现文物、发现历史的惊喜感代入感满足感,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奋点。”
乡村振兴探索绿色密码
2021年我国彻底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了整族脱贫。当务之急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副县长欧彦伶介绍,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在发展中,罗城注重在生态底色、民族特色上下功夫,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发展动力。
欧彦伶讲述了当地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推出特色农产品脱贫的故事,并得出结论:对于经济后发展、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产业振兴要想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必须用足优势、多方发力,努力探索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密码,才能更好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本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