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座位:坐得住是位,坐不住是坑。 春日随感 “一毛不拔”新探 一幅旧画 “正宗”闲谈 茶馆 梁波罗与《小城春秋》
第1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03-13

“一毛不拔”新探

方块

儒家先贤孟子在《滕文公章句下》中说“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中的“无父”者,说的是墨子,而“无君”者,指的就是杨朱。杨朱何许人也?先秦诸子中的一位,他的思想继承道家,却又不容于庄子,但是在当时的影响之大,足以能与信徒遍天下的墨家抗衡,因此才够得上孟子一骂。只不过他的著作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和汉武帝的尊儒已经散失,现在只能通过其他人的记载,窥探一些他思想和见解的点滴。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一毛不拔”这个成语。

事实上杨朱的原话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而到了孟子口中就变成:“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句话很难理解,因为在逻辑上说不通,一根毫毛即可拯救天下,为什么不为呢?其实杨朱只是把他的观点极端化了,他“贵己”的思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以人为本”。只不过这个“人”并非是指人类共同的人性,而是指群体之中的个体,保护个体不被群体的利益所挟持才是他的本意。身上的一根毛发不会对这个人造成任何影响,如果真能拯救世界当然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来。但是从这个命题推导出来的结论却是可怕的,那就是小的利益要服从于大的利益,个人的利益要服从于集体的利益。比如一个人相对于一亿人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假若一个人的生命能够救一亿人,那么我们是否有权要求他这样做呢?或者说这种权力究竟是在大多数人手中还是那一个人手中呢?

诚然,牺牲是人类一种最高尚的精神,但这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之上的。如果通过强迫某个人牺牲来拯救大多数人,那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犯罪,这是动物才会干的事情。然而我们是人,进化让我们成为人类并非只是让我们拥有更聪明的大脑,而是赋予我们动物所没有的情感和互相帮助的精神,这才是我们脱离动物原始本能而成为万物之灵的根源。如果依然要通过牺牲掉个体来保障群体的利益,那么成为人又有什么意义?这才是禽兽的本性。

从孟子的观点来看,他并不赞成绝对的君权,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是有前提条件的,他本人似乎也缺乏对齐宣王的足够敬畏和尊重。但是儒家学说先天自带的等级观念让他还是要攻击墨子、杨朱无父无君,这是因为个人服从于集体利益在集权体制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理解和领悟杨朱的思想:个体如果没有保障,整个群体也岌岌可危,只不过是看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谁的头顶而已。只有让个体的利益都不被侵犯,整体才会更强大。从这个角度看,一毛不拔的杨朱领先了我们两千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