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贸组织(WTO)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表示,受“战争与相关政策”,以及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供应链持续紧张影响,该组织对今年全球贸易增速的预期从4.7%下调到2.5%。
雪上加霜
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疫情就令全球许多行业供需失衡矛盾加剧,货物贸易增长势头减弱。世贸组织2月21日发布的数据,继2021年货物贸易量强劲反弹后,今年年初增长势头减弱。尽管数据不佳,但当时有分析称,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有触底迹象,意味着未来增长可能高于预期。
然而俄乌冲突发生和拖延,加上担心战争破坏及西方对俄制裁所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影响了人们对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回升的期待。除了能源价格飙升,铂、铝、葵花油、钢铁等重要原料的全球供应也面临风险。根据非洲开发银行的统计,许多非洲国家的食品价格更是上涨20%至50%。
“全球经济将遭受一些严重后果,”伊韦阿拉说,“中短期内,我认为通胀压力继续存在。”而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世贸组织不得不将全球贸易增长预期“腰斩”。
“全球供应链已因疫情受到冲击、承受压力。”贸易律师劳拉·拉比诺维茨认为,尽管俄乌冲突以及对俄制裁的影响,因具体行业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但由于供应链本身就已经十分脆弱,俄乌冲突的溢出影响被更加放大。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的首席商品经济学家卡洛琳·贝恩也表示,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正在“叫停”金属和农产品贸易,而这样做将继续加剧全球供应链的压力。
去全球化?
伊韦阿拉认为,尽管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商品出口仅占全球的2.5%左右,但“在某些领域却非常重要”。以小麦、玉米为例,非洲55个国家中有35国从俄乌进口小麦。行业组织也警告,欧盟正面临葵花籽油短缺的问题,因为主要进口来源俄罗斯已宣布从4月1日至8月底禁止葵花籽出口。
“我担心一场粮食危机正在酝酿。”伊韦阿拉指出,短期内的供给中断,可能令各国民众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饮食口味,吃更多本地食品”。从长远看,不同地区的人们将不得不为未来提前盘算,像非洲“正在尝试投资于(种植)耐热小麦和其他作物品种”。
表面上,疫情加上俄乌冲突凸显了全球化的风险,一些国家出现“去全球化”迹象,自给自足似乎是无可回避的选项,但在现实中,这未必是理性的选择。
世贸组织前总干事拉米认为,世界似乎注定要进入“缓慢平衡”的时期,而非“去全球化”。伊韦阿拉也持类似的观点,她认为要恢复供应链的弹性,就需要营造更加深入和多样化的国际市场,最佳的补救措施是加倍的全球贸易,“现在不是向内撤退的时候,现在是强调多边主义、全球团结与合作重要性的时候”。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