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翔
有个数据,B站去年热度排行第三的电视剧居然是《三国演义》,播放量1.5亿,弹幕416万条。在B站的电视剧排行榜上,从殿堂级电视剧《三国演义》《红楼梦》,到剧好不火的《外来媳妇本地郎》,排名前20的电视剧中,有9部是二三十年前的老剧。这些年,00后们迷上了在文娱圈里“考古”,他们把《三国演义》《亮剑》《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等经典“盘出了包浆”,为老剧单独开发试题,像是《红楼梦》设有分集考题、听力考题、基础考卷等,甚至会年年更新题库。这股“考古热”从老剧一直蔓延到老歌、老综艺、老艺人,有人开心地深挖宝藏,也有人在为本该吃“青春饭”的文娱圈创作乏力感到叹息。
追剧“赶考”
不得不说,“考古”的确是件有趣的事情。《红楼梦》中的人物、诗词历来就是高考语文的知识点,所以“考古学者”针对87版《红楼梦》的考题也非常多样,常识题、剧情题、诗歌题、金句题等构成海量的考试题库。还有像《甄嬛传》这样的古装剧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等诗句就也能被出成填空题。还有些剧适合出“数学题”,比如《情深深雨濛濛》,剧迷提出来的“杜飞一共送给了如萍几只鸭子?”“陆振华一个月给依萍母女多少生活费?”“杜飞可以忍多久才洗一次衣服?”“如萍20元的手镯有几个银环?”等问题。还有一些常识题,“《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时,谁拉来了意大利炮?”“《三国演义》中,丞相在五丈原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不刷几遍剧,都回答不上来,自然也激发了观众们“考古”热情。
据统计,曾经像这样的一场关于《老友记》的“考试”,网上竟有3.4万人答题……数万人“赶考”,像《红楼梦》《武林外传》这样细节缜密、台词精湛、人物众多的剧,考试难度还在逐渐增大,往往每部剧的“考试结果”,满分得主寥寥,更显得“考古”追剧的技术含量。
从播出平台的角度,他们也看到了经典作品的生命力,优酷在5年内修复了5000多部经典文艺作品,通过特定的技术对老片进行去噪、去隔行、去色偏、去模糊、去划痕、去闪烁、去抖动、高帧率等优化调整,大大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让常年霸屏的《西游记》《还珠格格》《士兵突击》等大批影视精品从旧变新,不仅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也给了年轻观众“考古”的空间。
回头“追星”
年轻人如此热衷于在老剧中“考古”,这难免让当下有些影视创作者感觉尴尬。现在很多古装剧越来越注重细节,尤其是对于历史的考证,不可谓不用心,但是除了养眼的服化道之外,试问真正留在观众心里,值得观众不开倍速,二刷三刷,甚至十年之后来“考古”的,又有几部作品?就拿今年热播的《梦华录》来说,不仅海报上字写错,其结局部分被很多网友批为“不合逻辑的烂尾”。而这竟已是近年来的“诚意佳作”了。难怪观众们,舍今求古。
年轻的“考古学家”不仅对剧感兴趣,对“老人”也喜欢,回头“追星”是“考古”的另一项工作。就比如今年王心凌用两分钟的唱跳让观众一夜重回华语音乐辉煌时代;周杰伦几年前的两场演唱会在线上复映,观看人数累计近亿人次;5月,因为罗大佑和孙燕姿分别在两个不同平台直播开唱,歌迷犯上“选择困难症”;摇滚老炮儿崔健,首次线上演唱会就引发全民刷屏,创造了近5000万的观看量……
无论是影视作品、原创音乐,还是艺人的专业水准、节目质量,能经得起“考古”推敲的,再次翻红的,都是实力派。因此,当年轻人需要靠不断“考古”才能满足自己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他们对当下文娱圈作品的不满。“考古”只能是权宜之计,毕竟这个本该活力四射靠青春吃饭的文娱圈,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拿出点作品,也好留给将来的年轻观众“考古”一番,无穷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