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集团工业大数据中心
嘉兴101路城乡公交
本报记者 赵菊玲 范洁
嘉兴火车站“1921老站房”,一块块青红砖复刻记忆,迎送天南海北的旅客;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一颗颗凤桥水蜜桃挂满枝头,从这里销往全国……从高堂广厦的城市客厅,驶向千里沃野的桃源深处,沿着嘉兴101路城乡公交,感知城乡跃动的发展脉搏。
全市财政总收入达1123亿元、居浙江省第三;农村居民收入连续18年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6∶1、全省最小……浙江嘉兴打造共同富裕的典范城市。同时,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金南翼”,在不久前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嘉兴更被赋予“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清晰定位。
日前,记者随2022“嘉里共富”全国融媒体采风团,探访嘉兴具有共富典范代表性的乡镇街道,解锁“嘉”里共富密码、遇见未来的打开方式。
未来社区
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从城市中心出发,穿过商圈景区,嘉兴101路城乡公交停靠在南湖区余新镇,一座酷似飞碟的建筑跃入眼前——嘉兴渔里未来社区邻里中心。
今年初,作为浙江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嘉兴渔里未来社区首幢标志性建筑落成开放,为人们带来了关于美好生活的全新畅想。早在2019年初,浙江探索将共建理念融入社区治理,在全国先行先试开启未来社区建设行动。
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等候办事,专属工作人员“一对一”答疑解惑,孩子则在“抱抱熊”陪伴下看着绘本……外部造型炫目,邻里中心内部设置也突破传统办事大厅的概念,令人眼前一亮。
数字化设备可供居民24小时自助办理水电气、医保社保等个人事务,一站式服务大厅囊括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党建主题的红色书吧、云端书房、志愿者之家等,注重“一老一小”,特别是与嘉兴市第一医院合作打造的医共体,不仅拥有全科检测预约智能一体机提供便民保健服务,还能直接与医生视频会诊。
三楼的云端书房是嘉兴市图书馆分馆,拥有1万多册图书,居民可以在这里借阅和归还图书馆总馆的书籍,免去了来回路途奔波;老物件展馆、渔里十景还原构想充满老底子的余新记忆,零碳幼儿园、数字植物园等展现未来社区生活场景,智能停车、志愿者积分制度等数字化社区治理体系,让后续社区自治管理有更多可能。
“你们是上海来的?现在很多事项都能通办,可方便了。”未来社区距离G60沪昆高速、乍嘉苏高速、嘉兴高铁南站都只要10分钟车程,吸引不少有跨省工作生活需求的人。在大厅内长三角“一网通办”终端,只要轻点屏幕就能跨省办理100多项事务。
不难发现,嘉兴的“未来社区”与上海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有着共同的向往,通过温暖、便捷的邻里服务,形成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的新型社区,营造“记得住过去,看得见未来”的美好家园。
未来农场
智慧养殖“芯中有数”
养好1万头猪,需要多少人?嘉兴华腾未来猪场给出的答案是——3个人,约是过去的十分之一。
浙江近日公布首批10个“未来农场”认定名单,嘉兴市华腾石湾未来猪场、青莲未来牧场、桐信种苗未来农场和绿迹未来农场4个农场榜上有名,数量占四成,居全省第一。
作为浙江省第一家倡导“智慧养猪”的企业,位于石门镇的华腾猪舍,不仅没有想象中的异味,而且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和数据传输设备。华腾公司副总经理邵强介绍:“我们给每头过了7日龄的猪崽都植上了智能生物耳标,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片,却能够实时监测追溯生猪存栏、出栏、定位等情况,实现生猪养殖全生命周期精密智管。”
每个猪栏前方都有一个电子屏,上方还装着一个个黄色、绿色、红色的小盒子,这些都是猪场的电子感官器,既能监测猪舍内的温湿度、氨气、水电能耗等数据,还可实时抓取智能生物耳标监测到的体温、运动量、日龄等信息,通过5G信息传输到牧场大数据处理中心。“这就好像给每头猪都建了一份可追溯的健康‘档案’,出栏后,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也放心。”
“我们在上海崇明建了一个标准化生态养猪场,预计今年底投产,年出栏生猪可达5万头左右,将全部供应上海市场。”当被问及上海市民如何吃上华腾生态猪肉时,邵强笑着说预计明年春节前后,崇明牧场首批生态猪肉即可端上市民餐桌。
华腾猪舍的漫画形象,是一只“会飞的猪”,为生猪养殖插上“数字化翅膀”。华腾成为G20峰会总仓供应商、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定食材,如今正打造一个多功能、体验式的开放有机农场。猪场所在的桐乡石门镇,是丰子恺先生的故乡,他在《辞缘缘堂》中写道:“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如今的石门镇,随处可见丰子恺的漫画与错落有致的民居、现代化的农场相映成趣,极具雅意。
未来工厂
智能制造“数字密钥”
“这里有自动分配机器人,将烘箱烘干的原丝筒运送到相应的包装线;悬空的是智能机械臂,负责把已完成包装的原丝筒送到指定摆放位置;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它的任务是把整车的原丝筒送到智能仓储中心……”位于嘉兴桐乡经济开发区的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徐胜杰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工厂”的生动画面。2015年从复旦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毕业后,他进入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如今担任产品研发中心研发二部部长。
巨石集团是2020年浙江省首批12家“未来工厂”之一。成立于1993年,从一家小小的布厂起家,发展成世界玻璃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车间里,机器人构建起全要素、全价值链的未来工厂。事实上,对员工而言,机器人并不是取代了他们,而是将他们从枯燥繁琐的工序中解放出来,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徐胜杰坦言,选择巨石一是所学专业与行业领域契合,二是有感于巨石集团“数智制造”的发展理念。
智造不止体现在设备上。巨石集团建立了工业大数据中心,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这个被誉为“中枢大脑”的大数据中心,集运营、制造、控制于一体,可实时采集生产线各类管控信息,高效率处理超4万点位数据,打破了“信息孤岛”,同时应用人工智能预判发展趋势,为管理决策和专家诊断提供数据支撑。
集团员工中,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等上海高校的毕业生不少,一部分已在关键岗位任职。据介绍,巨石集团畅通人才发展渠道,实施“百名英才”和“万名工匠”计划,在职业晋升方面,除了传统的行政职务通道、技术职务通道、专员主管通道等晋升渠道外,专门设立了工匠人才晋升通道,推动“工”向“匠”转化,五年来已经有38名基层一线员工,通过该通道实现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