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国内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2291.0万剂次。7月2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公布,我国60岁以上至少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为89.6%,但上海60岁及以上群体的接种疫苗比例还偏低。
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部分社会群体仍然对老年人接种疫苗存在认知误区,有的子女甚至阻止家中老人去打疫苗。中疾控专家指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更要寻求疫苗的保护。
■误区一:老年人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不能接种疫苗
正确认知: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加重原有基础性疾病,重症和死亡风险高,更应尽快接种。
国家卫健委指出,从目前国内外疫苗接种的真实情况来看,慢性疾病并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证。新冠疫苗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因此,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经过评估处于稳定期,属于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应当尽快接种疫苗,保护自身健康。
■误区二:疫苗是药物,是药三分毒,没事别接种
正确认知:疫苗成分简单,代谢毒性低,我国新冠疫苗接种34亿剂,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表明,安全性是非常好的。
专家指出,疫苗作用机理是特定抗原在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组织代谢毒性较低。同时,疫苗在上市前需经过大量临床研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上市接种的疫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甚至比很多药品都要安全。
根据我国持续进行的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且绝大多数为疫苗接种的常见一般反应,如发热、接种部位局部反应等。
■误区三:老年人“不出门”,没必要接种疫苗
正确认知:老年人只是不怎么出远门,其实感染风险依然存在,会见亲朋好友、买菜接送孙辈等均存在感染风险,仍需接种疫苗。
不少新冠疫情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即便老年人不出门,一旦外出的小辈感染新冠病毒,也很有可能会传染给家中的老年人。此外,现在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比以往高,社交需求加大,一旦感染,若没有接种过疫苗或者未加强接种,出现重症、死亡的风险就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对于还未接种疫苗或未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疫苗的绝对禁忌证,建议尽快主动接种疫苗。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