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
本版照片无锡市委宣传部供图
从举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到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从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宜兴至长兴高速公路江苏段建成通车,到“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高质量推进;从太湖水质逐年改善,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扎实推进……无锡,这座勇立潮头的城市,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在多个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面前,每一项部署、每一项行动中都有“无锡力量”和“无锡担当”。
太湖潮
勇当创新急先锋
制造业是无锡的城市基因,为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无锡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造链”工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无锡加快构建以四个地标产业集群、六个优势产业集群和五个未来产业为支撑的“465”现代产业体系。其中,进一步做大做强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4个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地标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等6个产业,推动产业基础再造,打造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全国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同时,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等5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增长后劲足、资源集聚度高的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赛道。
从浩瀚太空到万米深海,无锡打出“太湖科创牌”,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宏大叙事中,寻找城市“创业合伙人”。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为引领,无锡正深入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核心技术;面向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深化实施“太湖人才计划”,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太湖美
绿色发展新标杆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2021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创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化学需氧量浓度、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总氮浓度、总磷浓度等四项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均为十四年来最低。
无锡,是太湖治理的主战场,江苏15条主要出入太湖河道中13条在无锡,无锡在太湖治理上可谓倾尽全力,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打捞蓝藻总量1800万吨,占全太湖打捞量的90%以上,“十三五”以来压减钢铁产能520万吨、水泥产能30万吨,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25万家……今年2月,无锡市宣布投资超100亿治理太湖,同比增长260%,再创历史新高。
打造绿色发展新标杆,无锡强化太湖流域上下游水质监管联防联控,进一步开展京杭运河苏锡常联合整治等工作,强化区域水污染防治协同;高标准推进太湖生态保护圈、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系统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实施太湖流域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化机制,加快建设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
近年来,无锡市加快培育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绿提”,优化调整化工、印染等产业布局,着力让每一寸土地产出的都是高质高效、低排低污的“绿色GDP”。
如今的太湖湾地区,拥有无锡90%的省部级科研院所、90%以上的生态旅游资源、70%的高层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34.3%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太湖湾科创城、蠡湖未来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一座“未来之城”正在重塑生长新格局,也让无锡人拥有了喊出打造“世界级湖区”的底气。
太湖情
江南盛地宜居城
无锡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100多年文字记载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良渚文化在这里孕育,吴文化在这里发源。顾恺之、徐霞客、钱钟书、徐悲鸿、华彦钧(阿炳)等文化名人诞生于此;古运河、灵山大佛、拈花湾、南下塘、寄畅园、惠山、荡口古镇、大剧院、数字电影产业园等历史和当代文化景点,已成为独特的城市名片;紫砂壶、锡绣精微绣、剪纸、竹刻、惠山泥人等特色民俗手艺,也不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无锡更是一座“让人会心一笑”的精彩宜居之城。去年,无锡高质量完成了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三批次208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滚动实施1260多项“微幸福”民生工程。无锡连续4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为内地最宜居城市,名列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无锡全面融入区域医疗卫生一体化进程,促进与上海、南京等地高端医疗资源的协作;协同开展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标准互认,参与构建长三角“养老服务市场”。
创建最宜游环境,更有“无锡味”更有“时代感”的文旅精品项目。深化大运河等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传承合作,持续办好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江南文脉论坛等系列活动,打造一批更高品质更高水准的文创孵化基地,打响“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品牌。
在太湖之滨,眺望长三角未来,无锡将在大局中找准身位,在新征程上踏准节拍,书写一份先行示范的答卷,无锡已在奋笔疾书。就如这座城市的名字一样——“无”限可能,充满“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