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惋惜 后期维保跟不上 智能回收卡了壳 暖心 “换个口罩喝口水,阿拉为侬加加油”
第5版:帮侬忙 2022-08-16

暖心 “换个口罩喝口水,阿拉为侬加加油”

“爱心接力站”给烈日下的劳动者送去清凉

在工商银行徐汇东安路支行,外卖小哥领取矿泉水和口罩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昨天又是一个高温日,本报联合爱心商家百联集团旗下上海第一医药和太古可口可乐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向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共计30家银行网点的“爱心接力站”捐赠5万只口罩和200箱饮用水,发放给辛勤的户外劳动者。小哥顿觉“凉快很多”

临近中午,室外骄阳似火,气温节节攀升。几位外卖员陆续走入工商银行徐汇东安路支行的“爱心接力站”,新民晚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晓慧,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运行管理部总经理朱琦,第一医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良玉和网点工作人员,为他们递上矿泉水和口罩。

90后外卖小哥方一鸣接过一瓶550毫升的矿泉水,一口气喝掉大半瓶。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工作近12个小时,常常忙得喉咙冒烟,衣服泛出盐花。口罩更是湿了干、干了湿,每两小时就得换一个。“能喝上矿泉水、换个口罩,一下子就感觉凉快很多。”方一鸣说。

记者注意到,银行的“爱心接力站”硬件设施很齐全,冰箱、微波炉都是“标配”。不过,最打动户外工作者的,是工作人员的笑脸。浦发银行徐汇支行是环卫工人陈汝芹打扫的必经之地。“平时每次路过,门口的保安或其他职员都会主动问我们累不累,招呼我们进去喝水或者坐坐。”陈汝芹说,刚开始自己还有些不好意思,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她添水歇脚、遮风挡雨的好去处。

除了环卫工、外卖员,“爱心接力站”也是协管员、社区志愿者等户外劳动者的好去处。昨天上午,上海银行天钥桥路支行的“爱心接力站”来了好几位户外工作者,有的是道路绿植养护工,有的是路口交通协管员,有的是周边小区保洁员。忙碌了大半天后,他们匆匆而来,急需添水歇脚。交通协管员刘阿姨感慨道:“以前都是在路边找个阴凉地坐着,有了‘爱心接力站’,不仅能歇脚,还能充电、喝水、热饭,特别方便。”

随着季节变化“更新”

从2018年起,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就关注到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常常不能就近找到方便歇脚的地方,休息时不得不在马路上“席地而坐”,随即牵线银行等爱心企业加入“爱心接力站”服务。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网点敞开大门,不少还专门为“爱心接力站”开辟休息专区。

工商银行浦东陆家嘴支行的“工行驿站”,就是在2019年装修时专门辟出的。工商银行浦东陆家嘴支行副行长蔡霙媖告诉记者,这个“工行驿站”加入“爱心接力站”大家庭后,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比如提供冰箱、医药箱、微波炉、轮椅等。

在工商银行静安南京西路支行,“爱心接力站”位于营业厅西侧一处独立空间,约15平方米。现场有4只沙发座椅,茶几上摆放着盐汽水、矿泉水、口罩。在营业厅东侧还有一处便民服务区,里面摆有医药箱、轮椅、充电宝等,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消暑降温药品和应急物品。

“车流中的辅警、街头巷尾的社区‘网格员’、坚守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忙碌奔波的快递外卖小哥……烈日下的每分每秒,都是对体能的巨大考验。但正是这群逆行者的坚守和付出,保障着城市的有序运转。”工商银行静安南京西路支行网点负责人刘晖说,“爱心接力站”就是为了致敬这些高温下的劳动者而提供的一处避暑纳凉歇脚地,只为给他们在酷暑中带来一丝清凉。

除了在夏日里送出清凉,“爱心接力站”的服务也随着四季变化而及时“更新”。浦发银行徐汇支行副行长倪昕迪告诉记者,站点里冬天会准备防寒的围巾手套及暖宝宝,夏天会准备清凉解暑的饮料、花露水、人丹等防暑用品。疫情期间,接力站还增配了洗手液、消毒水、酒精棉花、一次性手套、口罩等防疫物品,既帮助户外劳动者更好地休息,也满足他们的一些应急需求。

期待更多企业“接力”

经本报牵线,此次活动中的矿泉水由太古可口可乐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口罩由百联集团旗下上海第一医药提供。太古可口可乐上海申美公共关系经理韩忆洁表示,酷暑天里,无数平凡英雄坚守在高温一线,维系城市的正常运转。“我们希望用矿泉水给他们带去清凉,并告诉他们:你的付出,我们在乎。”

第一医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良玉表示,第一医药为助力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致敬烈日下的劳动者”活动,向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等首批30家“爱心接力站”捐赠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以补充一线服务人员防疫安全包,护航安全上岗,也借此机会向连日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者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据悉,银行里的“爱心接力站”正在申城“遍地开花”。上海银行“爱心接力站”服务已覆盖该行上海地区所有网点。浦发银行在上海地区打造163个“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学可读书、需有工具”功能完善的服务站点。工商银行则在全市460多家网点设立“工行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歇脚、添饮用水、手机充电、无线上网等服务。

“爱心接力站”里,两位外卖小哥补充了饮用水、更换了口罩后,又急匆匆挎上外卖箱奔出银行,消失在烈日下。看到这样的场景,记者也期待着,更多爱心企业能加入接力队伍,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高温下的劳动者。本报记者 裘颖琼 杨硕 王军 陆常青 陆佳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