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在大变局中更需强化中德关系的韧性 上合组织吸引力再获证明
第15版:新民环球/论坛 2022-09-22

上合组织吸引力再获证明

陆钢

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 陆钢

9月14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应邀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意义重大,各界高度关注。本期“论坛”特请专家解读。

1 上合峰会 回归线下

问: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访问中亚两国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有何重要意义?

答: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国外交活动都受到影响,很多重要国际会议都改成视频会议,各国领导人主要通过线上活动进行交流。上合组织也不例外。2020年第20次莫斯科上合峰会以视频会议举行。2021年第21次杜尚别上合峰会以线下方式进行,但中俄印等国领导人仍以视频方式与会。直到刚刚在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名城撒马尔罕举行的第22次上合峰会,所有成员国、部分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领导人方能前往参加,这一机会着实不易。

与以往相比,2022年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各种力量对比和分化组合从不间断。除了新冠疫情继续存在外,俄乌冲突引发了欧洲和欧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大裂变,中国的立场引人注目。在这样的情势下,中俄领导人出席上合峰会并举行双边会谈,自然为国际舆论所高度关注。

从中国的视角看,上合组织和中亚地区始终是中国的重要外交战略资源。这是后冷战时代中国获得的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苏联时期,中国通往西边的战略空间是堵塞的。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纷纷独立,中国西部形成新的地缘政治板块。中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在解决中苏边界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中国与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随即在欧亚地区打开新的外交战略局面。中国获得了稳定的油气资源供应基地,也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邀请中亚国家共同参与地区经济建设。

在后疫情时代,不少上合组织成员国面临着如何与变革中的世界市场、国际秩序再度接轨融合的问题,中国可利用自己的巨大影响力以及4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鼓励成员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努力推动上合组织朝着建立自贸区的方向发展,在相互尊重主权、互不侵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成员国的各自优势,实现贸易、资金和人员等市场要素的自由流通。同时,要始终坚持上合是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而不是军事对抗组织的性质,维护中国西部地区战略稳定的良好局面。

2 伊朗圆梦 正式加入

问:伊朗正式加入上合组织,对于亚欧大陆地缘政治格局有怎样的影响?

答:伊朗是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角色。

一是因为伊朗本身的体量。伊朗人口接近一亿,面积相当于德英法三国和乌克兰面积的总和。在伊朗辽阔的土地下隐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石油储量仅次于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伊朗又是欧佩克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而石油是战后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武器,其分量不言而喻。

二是因为伊朗独特的政教合一体制。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至今,伊朗社会因内外承压充满着张力,在国内外都有强烈的突破现实束缚的渴望。

三是因为伊朗的地理位置。伊朗位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北接里海,南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属于海陆复合型国家,周边有七个各具特色的邻国,又与沙特隔海相望。伊朗的任何动作,都会对周边地区形势产生影响。

四是伊朗与美国的紧张关系。1979年的德黑兰人质危机严重冲击美伊关系,并成为美伊关系的死结。自那时起,美国历届政府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导致伊朗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却无法与国际社会进行正常的经贸交流,以至于国家发展停滞,生活物资匮乏,百姓贫困加剧。因此,伊朗急于打破国际孤立局面,通过加入上合组织,与成员国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并借助上合组织的框架,稳定周边地区关系,增加与美国博弈中的政治分量。

伊朗早在2008年就提交了加入上合组织的申请,随着伊朗与上合各成员国的长期磨合,了解加深,上合组织终于接纳了伊朗。这是否会增加西方世界的疑虑,影响恢复伊核协议履约的谈判呢?

2015年7月14日,伊朗在维也纳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及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该协议获得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承诺不提炼丰度5%以上的浓缩铀,停建阿拉克重水反应堆,以换取六国不追加新制裁并松绑部分现有制裁。

然而,随着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伊朗也以停止履行伊核协议第五阶段作为反制。目前,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仍在进行。而在加入上合组织后,伊朗总统莱希在赴美参加联大会议前夕接受美媒采访时表态称,伊朗恢复履约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担保机制,以确保美国不会再度退出伊核协议。那么谁来担保呢?上合组织是否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呢?这是一个观察点。

3 互联互通 再迎突破

问:中吉乌铁路实现历史性突破的背后,突破了哪些阻碍?这将为各方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前夕,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发言人宣布中吉乌三国在上合框架内签署铁路合作协议。中方承担吉尔吉斯斯坦铁路段的可行性报告,计划于2023年6月1日前完成。发言人声称,新铁路走廊将成为欧亚大陆桥的南部支线,打开进入东南亚、西亚和中东市场的通道。

“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交通道路相通,以实现商品货物能够经铁路运输在欧亚大陆两端流通。目前,已投入营运的铁路线路有两条:北线是从中国东北三省穿越西伯利亚抵达莫斯科,再进入欧盟国家;中线是从江苏连云港通往新疆,经过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波兰等国进入德国和荷兰。中欧班列就是通过这条欧亚大陆桥将大量中国产品运往欧洲市场,并将众多的欧洲产品运往东方。南线目前尚在规划中,即从深圳、广州通往西南地区,再经南亚、西亚进入欧洲。

这些欧亚大陆桥大多是将中国铁路网与前苏联铁路网连结起来,搭建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运输线,并没有新建铁路线。但中吉乌铁路线不同,这是一条新建的现代化铁路线,将采用新的国际标准,实现中吉乌铁路运输一体化的目标。中吉乌铁路全长总523公里,从新疆喀什出发,经过吐尔尕特山口或伊尔克什坦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再往西通过贾拉拉巴德,进入乌兹别克斯坦抵达终点站安集延。中方路段有213公里,吉方路段约260公里,乌方境内约50公里。中吉乌铁路将提供从中国经中亚到中东,进而进入欧洲的货物运输新通道。对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来说,由于货物距离和时间的缩短,该项目将提其在国际过境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

然而,中吉乌铁路规划至今25年迟迟不能启动,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吉尔吉斯斯坦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些年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不稳,总共换了5位总统、20多位总理,这自然影响其宏观决策的延续性。此外,吉尔吉斯斯坦存在南北利益集团的矛盾,各方力争铁路在自己区域内修建,致使项目难以落地;其次是资金和轨距问题。整个铁路建造预算可能近百亿美元,吉尔吉斯坦希望中国承担路段的建设费用,但中国坚持国际融资,多方出资。铁路轨距上,中国主张采用1435mm国际标准,而吉尔吉斯斯坦因担心国内铁路的接轨问题,坚持采用1521mm的前苏联标准;第三是俄罗斯的顾虑,缘由不言而喻。

不过,现在中吉乌铁路合作协议达成,并计划明年启动该项目,这意味着上述障碍已经克服。一是中吉乌铁路纳入上合组织峰会的框架,表明该项目获得上合组织成员国最高层领导的背书,尤其是俄罗斯的支持。二是吉尔吉斯斯坦近年来政局稳定,扎帕罗夫总统对中吉乌铁路的态度也比较积极。此前,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局势动荡,有可能对穿越吉南部地区的铁路线形成一定的冲击。扎帕罗夫总统如今意识到这条铁路有助于打通该地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拉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经济发展。三是各方在资金和轨距等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亚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有关各方重新调整战略,从大局出发,不再拘泥于细节,以实现建成中吉乌铁路的战略目标。

对于中国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是外交政策的基石,而经济发展则是实现中亚地区发展与稳定的主要抓手。在未来岁月,中国应进一步充分利用上合组织的平台,将其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