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贺喜(中国画) 乐平说官话 一所乡村学校的变迁 人间烟火 等待 进退维谷
第13版:夜光杯 2022-09-27

一所乡村学校的变迁

苏纯俄

50年前,我有幸成为大别山区的一名乡村女教师,在那里任教了7年。

校舍由六间土坯房构成,学校仅有的4名教师承担起了方圆十几里孩子们的教育重任。4名教师无法专职承担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常常是放下数学教案,又吹响了上体育课的哨子,刚刚教完一年级孩子的拼音,又给六年级学生讲解古诗词。教室土坯房的窗户就是一个大窟窿,冬天冷风飕飕灌进来,只能用报纸遮住三分之一,遮得多了就没有光线了,因为没有电灯。一到下雨,田埂小路泥泞不堪,河水漫过独木桥,校长就带着我们到桥头把孩子们一个个牵着、抱着、背着迎来送去的。孩子们稍微长大些了就得回家干农活挣工分,为此我们没少翻山越岭上门做工作。但还是有不少孩子辍学,更有不少女孩子从没进过校门。

两年前,我又一次回到了我曾经任教过的学校。学校虽已几易校址,但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校名却稳稳地矗立在崭新的校舍大门前。学校位于交通便捷的六安市405乡道旁,校园面积24.3亩。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师生食堂、师生宿舍、硅胶篮球场、塑胶运动场、绿荫足球场,场地开阔。设有音乐室、美术室、舞蹈房、体操房、图书室、书法室、电脑室、仪器室、团队活动室、科学实验室,功能齐全。学校已实现网络全覆盖,校园广播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班级智慧畅言教学系统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

如果不是站在这通往县城的乡道旁,我根本无法分辨这与我回沪后任教的那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中学有什么区别。校长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他告诉我,比这些硬件设施更值得赞美的是学校的发展理念和所取得的办学成果。经过一代代师生的努力,这所乡村学校创立了“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爱校如家的奉献精神”,形成了“崇德、博学、健体、尚美”的校风,培养了“敬业、爱生、求实、创新”的教风,造就了“勤学、善思、好问、力行”的学风。学校先后获得“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国学教育示范学校”“校本教研先进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由于办学成效显著,近年来晋升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与六安城区唯一一所市级示范初中——六安九中结对共建。

看着这样一所乡村学校的变迁,我不禁感慨万千。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强盛的基础,人才的培养是民族振兴的希望。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真为他们生活在今天的好时代高兴,他们不会再为了挣工分而辍学,也不会再担忧下雨了会淹没河上的独木桥,因为宽敞的乡道已经通向了每个村、通向了每家每户。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日子里,我亲身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深为之自豪。

我在田字形幽静的人行道上边走边畅想,兴奋又有些陶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