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三言两语记 当“早安”成为负担 梧桐不语 和雪山冰川对话 与复旦朋友们一起写科普读物 邻人的猫狗
第14版:夜光杯 2022-09-27

当“早安”成为负担

丁汀

每天早上,总有五六位七八十岁的社区老年朋友,准时发来“早上好”的微信图文,且风雨无阻,一发两年多而无休。初始,我被这群老人的日日思念和尊重所感动,故晨起,即使案头再忙,也一一回复以微笑或握手图,既示谢意,也表回音。然而,久而久之,随着社区办刊的深入,有了新联系的老年作者愈发多起来。于是,每天出现在微信上的“早上好”亦与日俱增,有的是一幅图,有的是一段话。常常因忙于他事而忘了回复,但却丝毫不影响其准时准点发来图文。

每天面对这个长者群体的问候,我开始换位思考,综合分析每一位老人的生活场景及由年龄所决定的行为方式,发现,他们中以独居者居多。或许,在他们眼里,我比他们年轻十多岁,且还在发挥余热,应该是最能理解他们的同辈人,于是,便捷的手机微信问候便变成了一种孤独心理的释放和纯粹的信息传递,似乎失去了本来问候表达的意义。因为,常常碰到发信者无所谓你回不回复,都是每天照发不误。

个人以为,微信朋友圈无须每天私信问安的。曾经与几位知青朋友明确表达过这个想法,并达成了“逢年过节发个祝贺、同庆之类,表示还健在就行啦”的共识。因为,国人讲究“来而无往非礼也”,你发了,我不回,显见无礼。但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节奏都不尽相同,你以为是一种简便的问候方式,对对方而言却成了一个小负担,如此叠加就成了大负担。为此,我常常陷入尴尬的烦恼之中:从尊重长者的角度出发,理应及时回复,但如此日复一日地面对这类内容雷同的“早上好”问候,实属多此一举。为此,由衷希望“愚公”似的早安问候,迅速转变成“蜻蜓点水式”的温馨,或许,我们都会更加珍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