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根深叶茂(中国画) 国庆赏滨江 雨竹 方寸之间天地宽 为祖国,我穿过五种军装 风情万种鸡头米
第10版:夜光杯 2022-10-01

雨竹

冯骥才

画室里有件工作,贯穿着画家的一生,就是解决技法上的问题;当原有的技法无法表现内心的感受时,就要在技法上想出新的方法。

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是程式化的,容易变成公式化,变得千篇一律。语言的贫乏,一定会限制表现力。比如山水画中画雨。古人最常用的办法,是把天空和江河刷上灰色的淡墨,来表示是下雨时的阴天。再有便是把远景画得朦胧模糊一些,再画上一个撑伞的行人或身披蓑衣的钓翁,这便是古代山水画中的雨景了。宋人“米家山水”如此,海派的擅长雨景的吴石仙更是如此。雨对他们,只是一种概念;他们讲究的只是雨中朦胧含混中的笔情墨趣,不追求对事物的生命表达与情感表达。

一次回浙江宁波老家,那是我第一次回老家。自然想到家族的兴衰、长辈的命运、不能挽回的逝水流年、温情的往事,一时冷暖交加,百感交集。忽然心里冒出一片风雨里摇曳的竹子,还有一些诗句,渐渐形成了可吟可唱的一首:

“疏疏密密雨,

轻轻重重声,

浓浓淡淡意,

深深浅浅情,

远远近近事,

都在此幅中。”

于是铺纸作画。

古人没有丰富的表现“雨竹”的语言,心中便生出灵感。先用水和淡墨立笔斜扫,画出风雨。跟着趁着纸湿画出飘摆摇曳的缭乱的竹叶。墨色淋漓的竹叶在湿纸上洇开,散发出雨水迷蒙的感觉。可是,那种漫天洒下来的雨点呢?那些雨打竹叶“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的雨声呢?

雨虽然是透明的,然而纷纷落下的颗颗雨滴可不可以用墨点来写意、来表达?怎样画这些随风飘洒的雨点?于是,想到古人画雪使用“弹粉”的办法,我何不可以拿来“弹墨”?

这便用笔蘸了墨,一手捏扁笔锋,一手的手指弹出锋毫中的水墨。墨点落纸,沙沙作响,有如雨声。谁知这灵机一动的想法,竟将我一时心中的复杂的情感洒落纸上。由于作画时只是纵情“弹墨”,忘乎所以,过后才发现衣服上溅满了墨点。

画过画,把心中那首诗题在画上,并取名《雨竹图》。

这幅画赠给了老家宁波慈城,如今已挂在我的“祖居博物馆”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