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新形象  用真心讲述与中国的故事 中老铁路加速两国经济走廊建设 爱中国!她开放、包容又温暖
第12/13版:党的二十大专题报道 2022-10-16

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新形象 用真心讲述与中国的故事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前39集海内外总浏览量达4.76亿次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能源,改善了哈萨克斯坦的生态。”这是寰泰能源(哈萨克斯坦)有限责任公司主值巴拉克·库尔梅图利的自豪之言。

“感谢中国帮助我们修建铁路,加快中老经济走廊建设,让两国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这是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外文翻译苏米赛的由衷之情。

“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已成为中印尼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这是中国中铁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经理部跨文化融合小组助理陈天明的肺腑之言。

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的新形象,用真心讲述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的故事,这些真挚的话语都出自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民晚报社联合出品的《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

前39集浏览量达4.76亿次

自9月7日正式上线以来,《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目前已推出40集。在上海市委网信办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据不完全统计,本市主流媒体所属新媒体平台,及抖音、今日头条、微博、腾讯、哔哩哔哩、喜马拉雅、趣头条、百度、网易、PPTV等商业网站浏览量达4.76亿次,互动14万次。其中,海外浏览量达5200万次,互动近2万次。

100位来自全球六大洲40余个国家的外籍人士,以外国人的视角,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身处中国企业、观察中国的所感所想,朴实的言语、真挚的感情和生动的故事,不仅令数亿受众深受感染,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

我们是“我们”,而不是“你们”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中国企业在阿根廷海外分支的外籍员工。在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度,他面临着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从怀疑到观望,从了解到信任,再到欣赏和热爱,他用真实的心路历程分享了与中国企业的缘分,最直观表达了对中国企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感谢和认同。”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说,身在地球家园,无论中国人和外国人,我们是“我们”,而不是“你们”,这就是《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给他最大的感受。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独善其身,更兼济天下。”他说,在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企业正坚持经济全球化方向,做开放发展的推动者、创新发展的领军者、共享发展的践行者,其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收获了世界的信任,与此同时也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信心。

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彼此是一家人,我们就是“我们”。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叠加,中国企业通过平等、坦诚、友好的交流合作,以行践言,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入人心。

真切的话语,真实的故事

海内外受众对“老外讲故事”系列融媒体产品又是如何看的呢?

“去年,我曾看了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新民晚报共同策划创作的《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今年又看了市委宣传部等出品的《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系列融媒体产品,由不同行业的讲述者,用真切的话语,向世界讲述他们真情的故事。上面两个融媒体系列都是高质量的制作,并且非常感人。”

银岩资本执行合伙人史蒂文·洛克菲勒三世说,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这一点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而格外清晰。我希望能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通过多样化的合作与交流,继续为中美之间的对话与互信添砖加瓦。相信通过“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我们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更多的是社交平台网友们发表评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为世界经济注入新鲜血液”“中外携手共创未来,这些点点滴滴都是精彩故事”……面对海外员工真实感人的亲身讲述,网友们纷纷表示,期待有更多类似《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的节目,进一步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的形象更鲜活、更温暖。

无平台不触达,无情感不共鸣

“无视频不传播,无平台不触达,无情感不共鸣。”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分会会长张志安则从国际传播的角度出发,对《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系列融媒体产品予以高度评价。

他表示,海外员工看中国系列产品在内容制作与传播上实现了从宏大视角、政府视角和中国视角到个体视角、企业视角与国际视角的尝试,在宏观范式的更新上具有积极意义。

本系列产品中,每一位员工都能从个人职业的发展与日常生活讲起,不仅具有更强的代入感,也更容易从产业发展和消费的角度让中国企业同当地受众所关切的问题形成衔接。另外,拍摄范围遍布全球,这种时空表述并非以中国为中心,对当地受众更具亲和力,可以给未来如何拓展国际传播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报记者 张钰芸 江跃中 杨一帆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