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
成山爱连湾晨步口占 书法 流年碎影 张氏兄弟的松江缘 一份温暖我的工作 学生“越教越小”的大学老师
第20版:夜光杯 2022-10-20

张氏兄弟的松江缘

尹军

张氏兄弟系来自四川内江大族的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二人以及他们的父母双亲,都曾与松江结下过一段不解之缘。

故事要从松江城里的禅定寺说起。该寺是一座建于南宋淳祐年间的古刹,原称“瑞应教院”。清康熙帝南巡驾临松江府城,赐御书“禅定寺”匾额后更名;同治年间另建“瑞应堂”三楹,以示根源。上世纪20年代前后,逸琳法师为禅定寺主持,其弟子悟超是四川人,与四川内江张氏是旧识。

大约是1919年的秋冬之际,从日本学成归来抵达上海的张大千,因四川军阀混战之故,未能履行约定,回乡成亲。此后不久,在沪的张大千获悉乡音来报,未婚妻病故。受此打击,张大千遁入空门,出家为僧,到松江禅定寺做了一百天和尚后还俗。张大千,原名正权,后改名爰,以号行。“大千”之号,便是松江禅定寺逸琳法师所取。

张大千在家中排行第八,张善孖是他的二哥。1920年,悟超回四川拜会故人,告知张善孖,逸琳法师嗜诗善画,诚邀他来松江。当时,张善孖新鳏无后。据与张善孖有姻亲关系的“老昌”等人上世纪80年代回忆,张善孖来到松江城后,居北门大吴桥西俗称小北庵的禅定寺殿堂东北角的“三间头”,有小门与禅寺院落相通。

张善孖,人称“虎痴”,是位画虎的名家。1915年,他从日本带来一只乳虎回四川驯养,小虎成长过程中,兄弟俩时常在山野之地解开铁链,任虎奔跑,从中捕捉老虎的各种形态和画虎灵感。后来,张善孖画虎报国抗日寇,曾在武汉以二丈白布绘就了一幅《怒吼吧,中国》图,上画一群怒虎,款题:“雄大王风,一致怒吼,威撼河山,势吞小丑。”话说回来,张善孖迁居松江后,张大千常来松江与兄长相聚,学习绘画用笔、用墨、用色等技艺。

张善孖出色的绘画才能,深受禅定寺庙董松邑名门杨蓉曦、人称“杨秀才”的赏识。杨家住在大吴桥东,隔河相望便是桥西的小北庵。当时,杨蓉曦之女杨浣青尚未婚配。经过一段日子的接触和观察,杨蓉曦觉得张善孖是个中意的女婿人选,便请逸琳法师作伐,缔结良缘。

张氏兄弟与松江人结下了深厚情谊,张大千的成名弟子中,松江泗泾人胡旭光,被誉为一代丹青妙手。胡旭光与张大千一样富有爱国情怀。抗日战争后期,物价飞涨,十口之家生计靠胡旭光独力维持,因生活贫困,他积劳成疾。商贩乘机欲用高价请他绘淫秽画稿,胡旭光严词拒绝,愤然表示:“宁作饿殍,不能丧志。”1947年春天,胡旭光经爱国艺人胡倬云、王康乐引荐拜入大风堂之门,在张大千的传授下绘艺更进一层。1953年,胡旭光应文化部邀请去北京参加人民大会堂壁画设计工作。

张氏兄弟与松江情相系的缘分,引我在久传的本地儿歌里倾听“松江城里老虎叫”;让我在松江博物馆珍藏的那只“大千青花画缸”前思绪万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