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陪妈妈和家人聊天 逆袭 福利院里的轮椅情结 闲适有时 吃面
第18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10-23

福利院里的轮椅情结

范宇阳

每个人都会老去,当你老了,最关心的恐怕是“谁来给我们养老?”这也是我家饭桌上绕不开的话题,父母年近花甲,有此顾虑也正常。“来第四福利院吧。”筷起筷落,我的答案脱口而出。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来,选择了养老机构这份“朝阳产业”,我也是其中一员。我工作所在的四福院是一家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公办养老机构,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却并不因为传统而显得“老态龙钟”。我主要参与了“轮椅新天地”服务品牌的打造和延续。

“轮椅新天地”品牌培育运营初期,我经常出现在轮椅社区,它就像从武侠小说里走出的世外桃源,藏着许多玄机与秘密,让人一眼只知其好,不知其然;又像是电影里的彩蛋,只有你真正读懂它,才能体会出其中凝聚的巧思匠心。

轮椅社区究竟有何与众不同?这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问题。桌边内凹的“蝴蝶桌”、随处可见的L形扶手……许多不寻常的细节都在告诉我,四福院是个“细节控”。轮椅社区每间居室的门牌,都被设计成了斜面。“轮椅老年人在一般坐姿下,眼高约为110厘米。门牌设计成斜面,就可以不用费力地仰头辨认。”护理区主任笃定地告诉了我这个数字。

在轮椅老人们日常活动的区域,还特别考虑了轮椅老人的视觉和活动半径,空间宽幅达到普通人的1.5倍,前后长度甚至实现了3倍之多。就像是为了印证这“黄金比例”,两位轮椅老人谈笑间并行着从我俩眼前行过,轻松熟稔地拐进了以“城市韵律”命名的轮椅骑士赛道,这条彩虹色的赛道延伸到了居室走廊尽头。赛道上轮椅来往,与咫尺之隔“书声阵阵,茶香袅袅”的休闲区有着一种动静相宜之美。

“好看吧?当初设计装修时可是费了大家好多心思。”眼前动静和谐、其乐融融的情境也勾起了主任的许多回忆,“为适配老人们各异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特点,我们在公共区域应用了一些融入环境的物理隔断,形成一动一静两片区域。在动态空间区域做到中间无障碍物,四周放置适宜轮椅的地面球类运动器材,有运动竞技的趣味;在静态空间区域放置升降桌椅和轮椅沙发位,适配轮椅老人的日常饮食、阅读休闲功能……”

她说得头头是道,眼里有光,看着眼前轮椅错落,老人们或是闲庭小聚,或是在一隅自得其乐,我对“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服务理念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对上海城市精神中“追求卓越”有了新的理解。

“你看得出这几辆轮椅车有哪里不一样吗?”小张是院里负责辅具适配工作的康复治疗师,当我向她请教关于轮椅适配相关问题时,这个“90后”的姑娘卖起了关子。

原来,要想使轮椅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进行适配评估和个性化调整。使用不合适的轮椅不仅让人不适,长期使用还会产生褥疮或血液循环不良。所以说,轮椅就像鞋子,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尺寸”。而适配工作就是帮助失能老人和轮椅车牵线搭桥……

听过方知,原来轮椅适配真是个技术活。“他们是身陷轮椅却勇于追求幸福的‘轮椅骑士’,我钦佩他们。”小张直言,与服务对象相处的过程,亦是自己成长的过程,这种“助人自助”的体验妙不可言。而院里像小张这样的一线技术能手不在少数。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在上海深度老龄化背景下,四福院提出了“百年传承,守护长者美好时光”的使命,致力于探索现代智慧颐养与传统文化养老的结合点、创新点,轮椅社区的打造仅是其中的一斑,如果你或你家中的老人来到这里,你还会发现更多的“新天地”。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花树娇,果树茂,秋日多感怀,明起刊登一组《草木有情》,责编徐婉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