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让古籍里的江南“活”起来 宿迁 瓜蒌架下好“丰”景 冬季到示范区来看鸟 “红引擎”激发“徽动能”
第11版:长三角/万象 2022-12-08

让古籍里的江南“活”起来

全国首个地级市古籍馆亮相苏州

近日,全国首个地级市古籍馆——苏州古籍馆在苏州图书馆(人民路馆)揭牌。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现有古籍藏量达百万册。据了解,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苏州市的古籍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宋刻《容斋随笔》《东莱吕太史文集》、元刻《春秋属辞》《唐书》等31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苏州图书馆现存古籍无论数量、质量都在全国同类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认为,苏州图书馆和苏州地区古籍收藏单位通过古籍普查、人才培养、古籍修复、古籍收藏环境建设、古籍阅览服务、古籍整理出版、古籍知识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措施,全面系统开展古籍保护。

以苏州图书馆为例,自2007年开始,苏州图书馆就逐步推进馆藏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数字化古籍1496部,829640页。此外,还建立起了包含苏州古代地方文献、馆藏珍贵古籍、苏州地区家谱以及苏州文人别集等内容的“苏州图书馆古籍库”,并实现了远程登录、图文对照、全文检索、繁简字转换等功能,为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苏州古籍馆将结合苏州图书馆天香小筑修缮工程,利用展览、活动等形式,打造古籍活化样本。”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卫兵介绍,苏州古籍馆将继续深入挖掘江南典籍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和共同价值;推动多元合作,建立古籍数字化、文创产品开发、资源整合等全链条工作体系,实现图书馆、博物馆、版本馆功能与服务的全面聚合,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古籍工作活动共联、品牌共推、成果共享,以更高视野、更大格局重塑江南文化,构建古籍工作的“苏州样板”。本报记者 唐闻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