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美军坦克曾安装“特殊探照灯”,故意制造次声波袭击敌人
波兰研制的水下次声发射系统,专门对付偷袭港口的蛙人
美军利用次声波武器击退索马里海盗
自然界有无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远超“能听见的声音”。风吹动树木、高楼或海浪,均会产生超低音声振荡,而难以觉察的小地震、雪崩也会产生频率小于20赫兹的次声。这些次声波不易衰减或被水、空气吸收,能绕开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二三周,还能与人体器官共振,甚至致人死亡。于是,研究声音振波的次声学应运而生,更有军事强国试图将其运用到战争中。
发现纯属偶然
次声的发现很偶然。1929年,剧作家约翰·鲍德森和吉尔伯特·米勒在英国伦敦利里克剧院上演历史剧,根据剧情,观众应“穿越”回150年前,且心理要符合当年的情境。苦无良策的导演求助实验物理学家罗伯特·伍德,对方提议使用“音效”,即制造人耳基本听不见却能让鼓膜振动的低音,用神秘感激发观众情绪。果然,伍德用风琴管发出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比教堂管风琴奏出的音响更为低沉绵长,可怕的一幕出现了——剧院枝形灯台上的玻璃咔咔作响,大楼开始摇晃,恐怖的声波在黑暗的剧院里肆意传播,观众吓得四散奔逃,伍德都被怀疑在“施展巫术”。
1932年夏,苏联破冰船“泰梅尔”号在北极展开气象研究,有一次释放探空气球,值班的气象师发出惨叫,原来他不小心把脸贴到气球外壁,顿觉耳朵生疼。当晚,破冰船遭狂风袭击,“伺候”气球的船员又感觉耳朵难受。科学家舒列伊金把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联系起来,发现气球里充满氢气,实际变成共鸣器,进而强化6至12赫兹间的声振荡,引发耳痛,而制造可怕声音的就是肆虐的狂风。
此后,法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加夫罗研究次声振荡对人机体影响时发现,人体器官也是“鲜活”的共鸣器,能接受某种声波频率,像心脏接受的频率约6赫兹,眼睛40至100赫兹,头部20至30赫兹,手臂2至5赫兹,胃2至3赫兹,肠2至4赫兹,前庭器官0.5至13赫兹。一旦置身次声源作用,不管次声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人体器官都会震动,并将自身振荡幅度放大。有一次,法国马赛海洋科研中心实验室里试验加夫罗开发的次声共鸣器,隔壁房间的人马上抱怨“内脏呼呼作响,浑身剧痛无比”。
“另类”核武器
次声发现后,苏联人据此研制出狂风预报仪,法国警方用加夫罗的共鸣器造出次声笛子,用来驱散示威者,而在英国竟变成“赌马神器”。有一次,一匹有望夺冠的名马即将冲过终点,却突然翻身倒地,将骑手甩出赛道,骑手回忆自己也感觉到“瞬间一道声音脉冲刺穿头颅,感到肝胆欲裂”。调查发现,信号是从一架双筒望远镜发出的,但取代镜头的却是微型共鸣器,作恶者用导线将望远镜跟口袋里的镉电池连起来,一摁按钮,声脉冲就射向特定点位,将那匹志在必得的赛马击倒,从而保证自己下注的马获胜。
把这一原理应用到军事领域,就变成次声武器,理论上它能摧毁人的意志,使其成为驯服的执行者,“必要时”还能破坏人体内脏器官,因此把它比作核武器并不过分。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开展代号“MKUltra(神经控制实验)”的研究,了解次声和微波辐射对人脑的影响。越南战争中,美军投入一种“特殊探照灯”,在大自然里制造次声波,引发越南游击队员头疼、呕吐和恐惧等感受。美军还运用次声控制手段“训练”信使,让他们携带绝密文件赶赴越南,指导那些“心理上受别人控制并无意识执行其任务的人”上阵厮杀,由于这项研究毫无道德底线,造成严重后果,1978年被卡特总统叫停,但由于研究记录被销毁,而且既有成果仍被其他项目所沿用,因此“阴谋论”者坚信美国人的类似实验没有停止。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