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纳凉忆趣 逛街喀什 中年以后 再忆“小老大” 《魔术师》的“去圣化” 孟光画室
第12版:夜光杯 2023-09-07

纳凉忆趣

桂乾元

盛夏酷暑,我想起了自己儿时在老家桥上纳凉的情景。我老家在上海郊区农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还在念小学。每逢夏日,很多村民喜欢到村东大桥上“乘风凉”。这“纳凉大桥”在村东名叫六里溏的河上,是进出村子的主要通道。六里溏河面开阔,涨潮时河水有7米多宽,桥长十来米,桥面宽近两米,铺有厚石板,非常牢固,足可坐30—40人纳凉。因桥东是开阔的庄稼地,桥西是空场地,桥下是南北通风的水路,所以桥上便成了纳凉的好去处。

每逢炎热夏日傍晚,落日余晖还未退尽,吃过晚饭并洗好澡的村民,不分男女老幼,都自带凳子,有小圆凳、小方凳、小竹椅,也有可坐两人的矮长凳,有的甚至只拿条旧草席,往桥面上一铺,能坐能躺……各式各样的扇子,也是一景:大多是蒲扇,大小不同,滚边的花布,五颜六色,很是好看。还有些女孩,用的是小圆纸扇,扇面糊有漂亮的图画,山水风景、古装仕女,相当养眼。也有的手摇折叠纸扇,略显斯文……纳凉就坐也有“规矩”,一般分老农、男孩、女孩和奶奶级的女人四堆。他们说话的主题各不相同:老农谈的主要是天气、家畜、庄稼和收成,男孩讲的是白天捉知了和游泳摸蟹的“趣事”,奶奶们说的大多是家长里短和自留田,至于女孩们说什么,只听到她们叽叽喳喳,具体的就听不清楚了……纳凉一般历时2—3个小时。在此期间,河上不时有小船来往,那咯吱咯吱的摇撸声出入水发出的哗啦声,由远而近,特别入耳。此时桥上纳凉人的谈话会戛然而止,大家看着小船慢慢驶来,穿过桥下,直至消失在远处的黑夜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