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这些“情书”里满是感谢 大脑中声音播放键被“谁”按下了? 广告
第10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3-09-15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收到征文三千余篇

这些“情书”里满是感谢

从去年起,上海将每年9月定为师德师风建设月。夏末初秋,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联合本报发起“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3000余篇,一声声真挚的“感谢”,通过文字传递给几代师者。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次活动主要征集在职教师教书育人的故事,但仍有不少学生给早已离开讲台的老师写来“情书”,委托本报感念师恩。他们说,师者点亮的微光,可以在心中燃烧一辈子。

普陀区教育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海瑛曾扎根特教事业29年,作为校长带领普陀区启星学校获得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她想感谢的人,是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我想对您说,谢谢您让我懂得尊重生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郭海瑛回忆,1996年教师节,身怀六甲的她正在上海教育会堂参加演讲。演讲结束,于漪老师特意走到她跟前,微笑着对她说:“海瑛,怀孕了要注意休息噢!特殊孩子也是值得尊重和呵护的生命,您激扬他们的生命之力,帮助他们焕发生命之美,很了不起!有爱心的老师一定会生出健康、漂亮的宝宝,我会为你祝福的!”在郭海瑛心中,于漪老师的一番话无疑是莫大的鼓励。

让上海中学王亚娟老师念念不忘的,是金山区兴塔小学的娄余根老师。当年,他语文、数学、音乐、体育什么都教。今年,娄老师已经80岁了。“记忆中,娄老师是个说话慢条斯理的中年人。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的课堂,他的板书总是一笔一画写得清清楚楚。有个别男生上课讲话,娄老师会走到他的座位边上,耐着性子等男生把话说完再上课。娄老师跟我们讲,回家先把作业写完,然后再笃定地去玩;他告诉我们,写字要端正,做人也要端正……老师讲的这些朴素的道理,影响着我后来的学习和生活。”王亚娟感叹,当年,有多少乡村小学的老师就像娄老师一样,虽然并没有光鲜的学历,但用爱心和耐心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乡村小学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庆幸的是,很多年后,自己应该成了那个“最像他的人”。

最特别的一封来信,来自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屯字中学学生杨一宁。尽管杨一宁要感谢的“老师”姜惜月还只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读生,但小杨说,今年暑假,当小姜老师和她的同学们带着医学以及医学生的故事来到他们身边时,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对你说出我想学医,听完你的讲解,我更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杨一宁得知有征文活动,就想着一定要写封信,表达对小姜老师的感谢,也鼓励自己坚定地走下去。

本报记者 陆梓华

(征文选登详见第11—14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