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赋予食用油“指纹”以快速鉴别“身份” “会消失的支架”让患者告别“金属心” 为卫星“编织”全新天线金属网
第6版:上海新闻 2023-09-1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与山东华安历时15年研发Xinsorb

“会消失的支架”让患者告别“金属心”

“会消失的支架”——Xinsorb

本报讯(记者 张炯强)与传统的金属支架不同,一种全新的心脏支架正在造福更多冠心病患者:植入人体3—4个月后,病变血管结构基本固定,不再需要支撑;植入1年后,支架开始逐步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在2—4年内,支架被人体自然代谢吸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自然状态,最终病变血管完全修复。

这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与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潜心15年攻关推出的首款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雷帕霉素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Xinsorb。

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采用完全可降解聚乳酸(PLLA)作为支架基体材料,在血管完成重构后被机体吸收代谢,避免了金属支架永久残留体内带来的远期风险,解除了金属牢笼对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的限制。

继2020年3月4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以来,Xinsorb已在700多家医院被28000多名患者成功植入,在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预计未来每年将会有超过15万例以上的冠心病患者获益,有望在未来逐步替代金属支架,成为部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该项目在15年研发过程中受到上海市科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并将于今年亮相第二十三届工博会。可以说,Xinsorb支架标志着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次重大飞跃,既是国内医疗器械产—学—研合作的典范,也是“中国智造”的代表产品。

据介绍,“Xin”是心脏“心”的拼音,sorb是“吸收”的英文后缀。葛均波院士将其命名为“Xinsorb”,让人直观感受到了这一产品的最大特性——可被心脏吸收,同时彰显了该创新支架的中国元素。

最新版《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且患病率、死亡率仍处于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我国目前心血管病患人数约3.3亿,其中冠心病1139万,每年近140万人需要接受冠脉介入手术(PCI)治疗。

“植入人体后,Xinsorb能在保持平稳的前提下被血管吸收、逐步降解,不会对患者造成金属支架植入后永久性的压力与束缚,同时在早期可以提供与金属支架一致的支撑力。从长期来看,支架降解后,血管无异物刺激引起炎症反应,血管的自然弹性也会得以恢复。”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雳将其形容为“会消失的支架”,“因为它完成使命以后就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