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铁皮砍面传晋中 又“穿越”了 感悟冰世界 怎样成为有学问的人 我喜黄昏听秋声 邻居阿戴
第15版:夜光杯 2023-10-17

邻居阿戴

佘建民

认识阿戴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那时,我初二没上完就休闲在家,便自然而然地结交了弄堂周边有同好的朋友,其中经常聚在一起聊聊的有七八人,阿戴是最年长者,也是圈子里文化最高者,他高中毕业。

阿戴因为患过小儿麻痹症,左腿有些瘸,或许因为这个原因,高中毕业后未能正常升学和就业,只在街道办的生产组混混,贴补家里生活。其母是离异后带着子女到上海定居的,据说她是某国民党将军的侧室。

那时,我们常在黄兴路边一处带院子的人家聚会,喝茶抽烟、谈天说地,谈得兴味寡淡时,我们会来到院子里,举杠铃,练哑铃,学摔跤。阿戴总是静静地听着,不多说,但凡他插入话题,总是不同凡响。譬如,一次我们谈郭沫若的轶事,他便把这位大文豪的籍贯、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流亡日本,后又回国参加抗战等经历及文史成就,娓娓道来,让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我比别人爱看书,阿戴与我交流得比别人多些。后来阿戴有了正式工作,到位于闵行的重型机器厂铸钢车间工作,估计只能做些统计等轻松的工作,这些,阿戴未详说,只是说工作尚可。从此,他只有每周六晚回来,虽然与我们交往不及往常多,但每月总能见上一两次面。

我父亲去世后,我赴安徽临泉县务农,临行前,阿戴特意送了一本他珍爱的商务印书馆出的《四角号码辞典》给我。他说,那本辞典用处很大,到了农村肯定能派大用处。确实如此。到了农村,初中肄业的我,才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也可以说,辞典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在农村,与阿戴的联系就靠书信往来,阿戴鼓励我要经受住劳动的磨炼,并叫我多看书,说知识现时或许用处不大,但往后,知识一定有用武之地。我听了阿戴的话,白天农活再累,我也坚持每晚在油灯下看书看辞典。三年后,我成了工农兵学员到南京上学,阿戴比我家人还高兴。我暑假回上海时,阿戴专门请我和当时也在安徽务农返家探亲的朋友维新一起,到复旦大学转了转,他意味深长地说:“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大师,就是现在进进出出的学生们,只要努力了,前程也无量啊,不像当年的我……”我不知道阿戴说这话的深意,或许阿戴当年是有机会进入大学的,只是……阿戴感喟而不说破,而我们那时年少,还懵懂着呢。很多年以后,在网上搜索,发现阿戴的相貌与国民党某位戴姓将军的模样就如同复制粘贴般,且籍贯也相同,难怪当年有人询问其父亲的情况时,他总是回避着……

从复旦大学往回走,阿戴带我们到五角场一家据说是复旦师生常去的饭店,点了许多菜和啤酒,我们三人边吃边喝边聊,那种愉悦、畅快,至今难忘。这也是我与阿戴喝过的最后一次酒。毕业后,我分配到安徽从事地质工作,野外作业多,与阿戴的联系就断了。1993年,我全家调回上海,首先想到的就是到阿戴家找他,几次去都没遇到。直到退休后不久,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兴冲冲地找到阿戴家,但见关门闭户,从邻居口中听到噩耗:阿戴早几年就已辞世,其母亲也先于其辞世。

翻看阿戴曾经用过的四角号码辞典和留在我通讯录上面的地址等,他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眼前。其实不光是我,阿戴对当年我们那个圈子里的人帮助都很大。他曾费力地拦下过准备打群架的人,事后还进行开导;他还劝说我们不要去参与伤害别人的抄家、批斗等活动。在那个非常时期,我们圈子里的人没有一个犯事的,多年后,常有人提起阿戴,大家都很感激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