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茶香飘入进博会 外国农企看好这片希望的热土 无人驾驶从地上开到天上
第5版:第六届进博会特刊 2023-11-08

外国农企看好这片希望的热土

逛逛食品和农产品展区听听乡村振兴故事

甘肃省古浪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先正达展台,一根根贴有圆角正方形“小绿标”的真空甜玉米,正在改变这片土地的面貌。扫一扫绿标上的二维码,这根甜玉米出生在哪里、成长环境温湿度如何、甜度、饱满度、硬度、余味等所有信息一目了然。较普通大田玉米,这些有“身份证”的玉米,每亩可为农户带来400元增收。

搭平台,传技术,正在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面貌。在食品和农产品展区走一圈,记者听到的关于乡村振兴的故事还有不少。

搭平台

先正达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在甘肃古浪,农民种植的还是多用于动物饲料的大田玉米,产品附加值低。今年初,MAP依托中国中化与先正达集团,与古浪县开展深入合作,联合佳农集团打造全产业链合作模式。

在选种环节,MAP筛选了“奥弗兰”和“雪甜7401”两个先正达集团的甜玉米品种进行授权种植合作,并与佳农共同制定产品标准;在种植阶段,MAP发挥技术端优势,组织3000亩订单种植面积,按统一精准水肥技术方案进行种植实施和种植过程管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超过30%,节约水资源超过30%,打造低碳、“0残留”玉米;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MAP帮扶古浪县建设3600平方米数字化果蔬加工厂,以保证在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和加工用水质量控制,保证真空甜玉米的食品安全和品质安全。

昨天,中化农业MAP和佳农集团签订战略产品推广合作协议。如今,“订单种植”的形式可为古浪每年带来400万棒甜玉米的订单,为当地种植户直接创收超过450万元。甜玉米加工厂的建设与运营,为当地每年提供至少200个工作岗位。

传技术

从第四届的青稞面包到第五届的“馕披萨”,连续六年参加进博会的乐斯福从中国本土特色食材中撷取灵感,研发出独特的“中国味道”,也为乡村振兴贡献出力量。在第六届进博会现场,乐斯福再度与来伊份合作,与云南省元阳县人民政府达成了三方合作协议,为元阳特产红米和荞麦研发新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元阳县民族职业高中的师生也收到了来自这家法国企业的邀请——根据双方现场签署的扶持本土专业人才战略合作协议,连续三年,云南师生将每年到上海乐斯福大中华区烘焙中心参加一个月左右的专业培训,从而拥有一技之长。

2022年9月,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副校长张峰奔赴云南,担任元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校长。他介绍,元阳梯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很多游客发现,在当地想要喝杯地道的咖啡,吃块蛋糕,来顿美味下午茶,却是件难事。当地的职业教育中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尚缺西式烘焙和西餐烹饪专业。张峰希望,此番和法国乐斯福携手,一方面能让当地学生拥有闯荡职场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当地愈加多元的旅游市场需求。

助增收

在田间地头装上传感器,既能收集天气信息,又能测算土壤酸碱度;运用数字化技术,智能绿色植保能在源头消除害虫;土壤贫瘠没有营养,农学专家会告诉你换种大豆、胡萝卜或南瓜等……如此“聪明友好”的农场正在国内加速“开花”。

在拜耳展台,一个一岁的“进博宝宝”就诞生在上海——去年拜耳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战略合作签约,确定了在上海浦东落地耘远农场的意向。经过了一年的酝酿,目前上海浦东呱呱叫农场已经落地多种拜耳再生农业的实践项目。“耘远农场”是拜耳发起的一项全球农业项目,旨在提升独立农场的种植效率、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改善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拜耳耘远农场的技术振兴更直接反映在了农户的收益上。以北京银黄绿色农业生态园为例,2021—2023年合作期间,农户年收入提高10%、成本节约20%、安全处理含农药废液约4000升。

本报记者 陆梓华 钱文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