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1日 星期日
老屋祭祖 婀娜的舞者 鲸鱼的遭遇 驾驭惯性 也说儿童晚班
第15版:夜光杯 2023-11-21

老屋祭祖

邱伟坚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外婆谢世,每逢清明及冬至,她的子女们必携儿孙来老屋举行祭拜。外婆与膝下的子女在此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如今墙上多了两帧遗像,失去了往日的生气与烟火。平日里大门紧闭,而到了祭拜日,门庭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将一间客堂间挤得满满匝匝。几个已退休的女儿往往相约隔夜就住到老屋来,躺在木板地铺上,娘家往事汩汩涌上眼帘,连弄堂口小贩悠悠的叫卖调、屋梁上老鼠吱吱的磨牙声,闻来也有温馨的感受。

中午过后,三代人便会陆续踏进门内,此起彼伏的招呼声、男女老少的欢笑声,还有弥漫着的肉菜香味在屋内回荡。类似团拜的老屋祭祖好多年如一日,一直延续到此处动迁。那时的我尚属年轻,参与其中却难以体会到父母辈一代人的用心,不理解他们邀集家人的团拜,饱含着既有缅怀祖先兼有维系亲缘的良苦用心。

三十年的岁月一晃而过,人生的寻常轮回就是这般相似乃尔。随着自己的父母相继过世,他们与我等兄弟姐妹一同生活过的控江新村老屋内,墙上一样多了两帧遗像,一样失却了往日的生气与烟火。对二老留下的老屋,家中的兄弟姐妹也一样不考虑变卖或出租,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清明冬至来此处祭拜。

到了约定的日子,老妹总是第一个前来,打开门窗通风、将桌椅擦抹干净,供上瓜果糕点,而后烹制菜肴;忙碌间其他子女也纷纷到了,彼此间嘘寒问暖,送上各自的伴手礼,笑声欢语弥漫开来。最热闹的当然是祭拜后的聚餐,当年在老屋内发生的旧闻趣事;父母的身影,化作了伴孩儿读书的灯火、送男儿下乡的坚毅;父母的话语,让我们能够坦然面对转岗时的惶惑、跳槽后的艰辛。

此时此刻,我对父母当年携子孙祭拜举动有了更深的理解:莫要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祭拜仪式至少可以表达两层意思:其一,怀念双亲曾经伴着彼此走过的路;其二,随着双亲的离世,兄弟姐妹互相的来往自然稀疏了许多,而老屋祭祖恰像一根纽带,能够将血亲联系在一起,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各自近况,从天文地理到鸡毛蒜皮,乃至养生保健的点滴心得,谈笑间让亲情长久。

不觉已灯火阑珊,众人这才恋恋不舍地站起身来道别,大家相约:下回老屋祭拜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