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让美好触手可及时时可见
第6版:2023年终特别报道之五 民生十实 2023-12-20
申城全力构建“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社会大美育格局

让美好触手可及时时可见

银杏音乐会上,艺术家们在为市民演奏

市民艺术夜校内,学员正在戏曲水袖班学习

扫二维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吴翔 文 王凯 摄

这两天,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实验剧场里,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胡晨韵携手琵琶演奏家刘嘉、二胡演奏家董施栾,以演绎加讲述的方式向观众介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与西域的关联。2月以来,该中心推出“国风里的文艺范儿”——沉浸式系列体验课程,60场包括书画、民乐、美妆等不同主题内容的国风文化课程,一经推出就被“秒抢”,场场爆满。

目前,社会大美育计划以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成效,依托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上海社会大美育课堂四大核心项目,全力构建“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美育格局,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亚洲演艺之都,培育出更广泛的观众群和“朋友圈”。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23年,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被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将遍布全市的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以高质量公共艺术教育供给,满足市民大众高品质生活需求。据统计,截至12月,上海113个“社会大美育”课堂紧紧围绕文博展览、艺术演出、全民阅读、非遗活动等专业资源,共举办7000余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完成率分别达到113%和148.7%,已经提前超额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

走进夜校 享受美好

在胡晨韵主讲下,市民通过《弦歌行》了解琵琶与二胡,通过《飞天妙音》鉴赏箜篌……未来,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推出的这项“‘古·典’穿梭机”计划将分为三大板块,包括:沉浸式“古·典”系列 ——围绕国画、民乐、汉唐文化等“古”,西洋画、古典钢琴、西方古典文学等“典”开设赏析讲座;定制巡讲——进商圈,进楼宇,提供文化定制巡讲活动;文化探班——对接上海专业院校,邀请市民进剧场、探后台、访名家。

这两年,市民艺术夜校越来越受追捧,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自2016年开办市民艺术夜校,始终是备受关注的创举。市群艺馆是总校,各区县乃至院团所在地都成为分校。今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老牌书场乡音书苑,也成为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夜校课程不仅包含了评弹理论知识,更与演唱、表演相结合。学员对指导老师的循循善诱赞不绝口,甚至还有人专门从苏州赶来上课。除了评弹之外,今年上海淮剧团还在市民夜校秋季班上增设了两门新课程——戏曲水袖和戏曲团扇。“在这里我不仅学得一门乐器,还真正帮助我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些真实的、纯粹的热爱,可以是音乐、舞蹈,或者是任何能滋养我们生活的‘美好’。”夜校学员徐女士感叹道。

专业场馆也在以灵活多样化的美育形式满足不同年龄、背景、兴趣的人群需求。继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展“美术馆现场教学课”系列公共艺术教育特色课程后(见左下图),浦东美术馆携手英国泰特美术馆也发起首届“美普绘——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引导少儿从艺术观赏者转变为艺术共创者。上海博物馆推出面向听障群体的美育活动,邀请特殊学生体验无障碍导览讲解和非遗古籍装帧技艺。

“社会大美育计划”,是继“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之后,上海市文旅局推出的第三个“艺术计划”。上海博物馆是“大博物馆计划”的主要平台,中华艺术宫是“大美术馆计划”的核心场馆,上海市群艺馆乃“社会大美育计划”的重点原动力。“社会大美育计划”作为一个提升全民审美素养、回应全民审美需求且“从娃娃抓起”的大工程。起步阶段,一边以市群艺馆为主抓手,通过市民艺术夜校形成美育培训网络;一边以中华艺术宫为主场馆,凝聚全上海所有美术馆形成美育大环境。

City Walk美育无界

今年,“建筑可阅读”——上海文旅融合创新实践项目入围了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城市创新奖”子奖项。如今,在苏河湾City Walk,市民可手持文旅护照和13桥全域文旅地图,漫步在沿着城市的一段段故事里,打卡敲章;也能在转角遇到美术馆——上海苏富比空间、亚太地区首家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苏河皓司、没顶画廊等一批全球头部艺术机构散布于此,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苏河艺术双年展、“苏河艺术季”国际艺术展等高品质文化艺术展览和活动,让人们徜徉在艺术的世界里。走累了,坐上地铁也能感受艺术氛围。今年,为了配合上海历史博物馆“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科学考古进行时”展览,徐家汇地铁站打造了一条艺术长廊,大海般的深蓝色在展墙上铺展,“长江口二号”古船用拟人化口吻,讲述自己被发现和打捞的故事。

诸多场馆除了进社区、学校和楼宇,还用艺术点亮城市的各个角落,从有界到无界,为人们的City Walk构建多元艺术情境,营造城市艺术生活。同时,文化场馆服务纷纷跨界。在博物馆看电影、在图书馆听音乐会、在剧场里做手工已成常态。上海图书馆尝试整合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领域的美育资源,为读者创造全新学习方式,还联合上海歌剧院推出“诗乐书画·艺术沙龙”。新民晚报也以专栏“让城市空间美起来”“让日常生活美起来”作为呼应——让更多人去美术馆、博物馆、群艺馆打卡。

创建品牌 彰显个性

如今,几乎每个艺术场馆、机构都有独具个性的品牌美育项目。今年,不少“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新项目,或是经典品牌进阶版。

走近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对对对书店”,就会被门口的托特包吸引,它是以往展览海报做成的衍生品,通过拆解、拼贴、挪用和重组后再次赋予其新意。这是该馆今年春天开的自主品牌店,其单轨书架独树一帜。此外,艺术体验区域也成为新的公共艺术教育空间。围绕书店自有品牌结合店内精选绘本,“填色游戏”“创造时间”“拗个造型”等艺术体验活动每周末轮番上演,还携手华师大美院呈现一组六期的先锋艺术家工作坊。这家书店不仅是博物馆的美育空间载体,也是展览的延伸体验、诠释空间,亦即美育本体。

再比如西岸美术馆打造“书架”“椅子”“实验台”三种系列品牌美育也很有特色。“书架”项目是在与参与者的共同筹建、阅读和流动分享中加强知识交流共建的实践;“椅子”项目通过影像沙龙、艺术表演沙龙和讲座沙龙强调艺术感知的传递;“实验台”项目则通过各种工作坊与参与者“共创”实践,形成固定受众群。2023年,在过去筹建计划的基础上,“书架”项目全面升级,新增“共读计划”和“流动计划”,形成家门口的艺术阅读空间。

未来,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将推动“社会大美育”课堂成为一项持之以恒、常办常新的实事项目,让更多市民走得进场馆、看得见艺术,与大师名家对话、用艺术点亮人生,将艺术普及、人文教育融入日常,推动整座城市与美同行,奋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相关链接课堂“搬”进美术馆现场

■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2月15日为中小学生开启了“美术馆现场教学课”。作为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批“社会大美育课堂”代表性项目,“美术馆现场教学课”以馆校联动、共同策划的创新合作模式,设计出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特点学生需求的课程,涵盖导赏、实践、拓展等多种不同形式。许多中小学生走进中华艺术宫,参加美术馆现场教学课,让丰富的艺术资源与科学的课程设置成为校园教育的有力补充。

■ 徐家汇书院 4月开启第一堂“社会美育课”,内容围绕西岸美术馆常设展《万物的声音》展开,用趣味的互动形式带领大众看懂“看不懂的”现当代艺术,呈现西方现当代艺术史脉络,让更多市民读者走进美术馆,融入美术馆,体验多维艺术生活,共谱城市文化图景。

■ 上海交响乐团 今年开展了“全城古典”美育活动。2023年上海夏季音乐节期间,上交青年演奏家们走出上交,走进上海各大历史古迹、城市公园、潮流地标、生活街区来了一次“地标快闪”,为不期而遇的市民游客,献上风格各异的古典和跨界音乐作品,让音乐的旋律徜徉在上海的街头巷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