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3日 星期一
关注点扫描 分秒必争,他们在寒夜里守护生命
第5版:要闻 2023-12-20

分秒必争,他们在寒夜里守护生命

积石山6.2级地震抢险救灾直击

12月19日拍摄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安置点(无人机照片)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交通部门迅速反应,对受阻路段进行抢修抢通 本版图片 新华社 发

12月19日,在甘肃临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安置点,小朋友领取爱心牛肉面

18日23时5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6.2级地震袭击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及其周边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毁坏,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加上近日寒潮来袭,救人、保障刻不容缓。

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中央多部门迅速行动,甘肃省和青海省快速响应,第一时间投入全部力量,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救灾机制高效运转。一场与灾情交火的战斗瞬时打响……

保障体现力量

19日中午,寒风稍停。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寺广场临时安置点,身穿迷彩服的战士们正在炊事车旁忙碌。少顷,热气腾腾的饭菜便端了上来。在广场上待了一夜的受灾群众在炊事车前排起队,孩子和老人被主动让到前面。

刚刚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地震,温暖群众的不仅仅是一碗热菜,更是灾后保障的国家力量。

震后,国家上下联动,各部门保障机制高效运转,各方救援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群众安置等工作,大批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受灾群众第一时间实现有临时住所、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医疗服务、有安全感、有卫生医疗措施。

群众冷暖牵动全国上下的心。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9日凌晨向甘肃省两批次共计调拨9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向青海省一批次调拨2.1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有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急需物品。

西部战区约300名官兵连夜出动,于凌晨4时到达积石山灾区;武警甘肃总队出动300余名官兵、40多台车辆,担负起清障保畅工作;甘肃省调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500余人、公安干警1500余人赶赴灾区,青海省海东市组织卫健、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4200余人;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拨付甘肃、青海2亿元救灾资金;金融监管总局启动响应机制,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全国总工会、甘肃省总工会紧急拨付1200万元,支援积石山县抗震救灾和慰问受灾职工群众;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拨付首批救灾资金500万元,甘肃省红十字会调拨的帐篷、棉被等物资运抵灾区……

灾后的第一个夜,寒冷中透着温暖。

爱心守护希望

19日凌晨5时10分,新华社记者在积石山县,处处可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众志成城、携手互救”的画面。

大河家中学高二学生马世俊从宿舍跑了出来,他光着脚连外套也没来得及穿。楼道上满是掉落的墙皮。他说,地震发生后,学校老师立即组织学生到操场避险,清点人数,并找来了衣服和鞋子让他们穿上。

“家人给我带来了衣服,现在暖和一点了,看着救援人员越来越多,我没有地震刚发生时那么恐惧了。”马世俊说。

积石山县人民医院是此次地震伤员救治前方“大本营”。记者刚跨进医院大门,紧跟着2辆救护车鸣笛呼啸而来。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将担架车上的伤员快速推入门诊大楼。

积石山县人民医院侯怀鹏医生说,医护人员穿梭于病床和担架车之间,带来的是生命的希望。

灾区处处有温暖的守护。

“凌晨从兰州出发,4点多抵达大河家镇,上午10点左右出了第一碗面。”来自兰州的牛肉面馆老板马忠明说,他们面馆共计15人不到两个小时提供了2000多份牛肉面,后续面粉、牛肉等原料正在不断往灾区运送。

记者在积石山县多个安置点看到,来自兰州、临夏州广河县的牛肉面店携带原材料和锅碗用具,现场开火,免费向避险群众提供牛肉面。35岁的大河村村民马光英过去曾经从事餐饮行业,得知有牛肉面馆免费向群众提供牛肉面,他和几个村民自发帮忙。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有一家四口被木板和墙体压到,外面是汹涌肆虐的砂涌,再加上-15℃的低温侵袭,救援迫在眉睫。一声呼叫,换来集体救援。手刨泥土、搬卸墙体……寒冬深夜,20多名村民齐上阵,半个小时后,一家四口中有三人被村民成功救出,另外一人仍在由后续赶来的人员紧急救援中。

孩子们是灾区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19日下午,甘肃省心理救援队队员带着受灾家庭的孩子们做起了游戏。孩子们你追我逐中,一旁忙着搭帐篷的大人们也放松了表情。

夜色渐浓,安置点点起取暖的火堆。忙碌了一天的救援人员和群众团团围坐,商量着下一步的安置计划,期待着新一天的来临。

(据新华社甘肃积石山12月19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