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城市烟火气回归 社区发力是关键 近千万元买学区房被忽悠 要退房必须承担巨额赔款
第6版:帮侬忙 2023-12-27
专家学者建言——

城市烟火气回归 社区发力是关键

近日,本报连续报道深受市民喜爱的老店北京百货即将拆迁关张的消息,引发市民对老品牌的怀念。许多读者赶去石门二路的北京百货商店,赶在关门前再看一看,买一买,念一念。城市更新的大趋势下,如何平衡“新”与“旧”?情怀之外,是否能够为城市市民文化延续、城市烟火气回归做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多位关注城市更新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观点指向一个共识——在地参与、社区发力或许是城市烟火气回归的关键。

城市需要小美好小便利

“假领头、零拷酱油等商品的背后,是上海人生活的滋味,何尝不是城市人文的组成部分?”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教授王昊青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她看来,近年许多面向未来人群结构、城市功能的更新,一定程度带来了人情生态的断层,“随着城市更新而拆迁、关张的小店不仅是市民的感情纽带,更代表着‘小美好’和‘小便利’,这其实是城市生活幸福感的所在。”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水成认为,深受市民欢迎的小铺头本身具有商业属性,受到成本、环境的影响,未必会在城市更新后仍有动力和实力回归。“但是北京百货这样的老店充满了烟火气和生活气息,体现着城市文化的传承,也是城市更新后应该留住的温度。”他说。

社区发力续存城市温度

城市更新大趋势下,如何留住“小便利”“小美好”?王昊青认为,无论从服务居民还是改善就业的角度,社区中的“小便利”都应该保留。她建议,街道、社区或许可以从现有活动空间中开辟部分,为“小便利”的留存提供延续生命的土壤,为居民提供切切实实的“小实惠”,也为社区活动空间带来凝聚力和生命力。

朱水成也认为,这类惠民商户应该得到一定支持。例如可以在由街道主导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里为他们开辟空间,供他们迁移、过渡、经营,或者各方集结合力,打造便民集市,为此类商户提供一定的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支持。

在地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作为策划和设计的参与者,顾衍认为,目前中国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一直也一定会长期面临管理难以下沉、居民参与度不高、开发缺乏经验、经营难以保障等问题,他呼吁,城市的更新、微更新能更重视在地性,关注每个项目曾经的历史和故事、关注每个居民的参与和体验,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在公众关心的城市问题中,“老店新生”是热门话题。“设计食堂”创始人顾衍曾参与上海愚园路、番禺路更新,北蔡整体公厕改造,万科社区商业焕新等城市更新项目策划,他认为保留和焕新原本长期扎根在街区生活中有口皆碑的老店,是需要集结管理者、开发运营者和使用者的智慧和行动的事。“很重要的是,要把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用机制联动起来,以对在地文化的珍惜和尊重,和面向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憧憬,多方协作想尽办法,共同创造出更加有活力的老街区新面貌。”

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大国大城》作者陆铭说:“街道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品,不是哪一方力量能够单独决定的。如果把街道发展交给市场来决定,只能满足经济活力维度,需要一个合作和协商的机制,让公众参与和政府的管制进来。”顾衍对此非常认同,他认为,或许可以学习和借鉴下日本城市更新方法。例如,如今人气满满的东京下北泽,被誉为“年轻人最想居住的街区”,充满复古商店、匠人精品店、音乐商店、剧场、老牌餐饮等。顾衍解释,下北泽独具个性的商家和当地居民守护着街区的各种文化,实际上是以社区营造和地方创生作为方法论进行城市更新的探索和开发,“社区营造和地方创生是一种长期主义的有效办法,从一点一点改造开始,去建构一个社区或者社群的主体性和社会力,这才是社区营造最核心的概念。”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