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开启了全球大河流域生态保护先例。走过“强基础”的前三年,长江禁渔伴随着新年的曙光迈入了新阶段。
本报早在2018年就关注到了长江之痛,如今,长江禁渔迈入了第四个年头。禁渔“成绩单”怎么样,退捕渔民的“新生活”如意吗,新阶段要关注什么新问题……记者多方走访寻找答案。
据最新调查监测结果,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的鱼类达到193种,比2020年禁捕之初增加了25种;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的生物完整性指数,比2018年建立指数体系之初提升了两个等级。以下五种是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水生生物——
【长江江豚】
位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数量从2017年的1012头增长到2022年的1249头,实现历史性回升。
【中华鲟】
典型的江海洄游型鱼类。连续五六年没有发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活动,多年维持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物种名录的“极危”等级。
【松江鲈】
中国四大名鱼之一。监测发现出没时间集中在2—3月,平均体长117毫米,平均体重为26克,推测为增殖放流个体,多年未见其自然繁殖。
【刀鱼】
学名“刀鲚”,洄游鱼类。禁渔后资源恢复明显,刀鱼能够溯河洄游至历史最远水域洞庭湖。
【中华绒螯蟹】
野生大闸蟹“故乡”就在长江口。通过亲体增殖放流,配合漂浮湿地等技术,长江口蟹苗年产量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文案 郜阳 制图 邵晓艳 供图 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