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行
李贺是无可争辩的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歌自有一种惊心动魄的魅力。陆游就曾说过:“贺(李贺)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眩曜,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原因就是它实在太耀眼了。杜牧对他的评价更高,他热情洋溢地写道:“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移)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楚辞)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又说:“使贺且未死,少(稍)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有人说杜牧的这番话说得有点过分,而我则认为杜牧这话倒是说得很巧妙的,因为李贺并没有活得更长,所以屈原是不可能成为他的仆人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李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确是不容忽视的。
说李贺长得很丑陋,自有其历史的依据。因为关于他的长相,李商隐有个具体描述,说他“细瘦”,《新唐书》说是“纤瘦”,总之是一种病态的瘦;“通眉”,两条眉毛连在一起;“长指爪”,手指畸形;从李贺的体貌特征看,他是患有多种疾病的,比如手指畸形,便是心脏病的症状。所以,他的丑,乃是疾病所致。在短短二十四年(一说二十七年)的生命历程中,李贺始终与严重的疾病为伴,没有妻子,没有儿女,也没有多少朋友,几乎没有过过正常人的生活。这对一位胸怀大志、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来说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在疾病折磨下,久而久之,李贺的精神也发生了某种畸变。他的行为变得有些乖张,比如说,他每天都要骑着一匹瘦马,后面跟着一个小仆人,身上背着一个盛满纸片的大麻袋,风雨无阻地到处游逛。路上想到什么,马上把它记下来,回家后再把这些东西连缀成篇。我们当然可以把这个故事说成是呕心沥血、勤于创作的典范。但从行为学的角度看,每天非常刻板地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正是精神异常的典型表现。还有一个“唾地成文”的故事:有人去拜访李贺,他面对客人长时间地一言不发,却每隔一定时间在地上吐一口唾沫,一共吐了三口。客人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在构思创作。构思创作要吐唾沫,这大概也是一种“心理状况”吧?关于李贺之死,也是充满着诡异色彩的。据说在他病重的时候,突然看见两个穿着大红衣服的人驾着虬龙自天而降,手持玉板,上面写着太古时代的文字。对李贺说,天帝新造白玉楼,请你去做“记”。李贺以母亲年老作为推托,两位红衣人说,你还是去吧,天上很快乐的,没有人间那么苦。于是窗口紫烟弥漫,车马声响起,李贺就这么死了。这应该是李贺濒临死亡时产生的幻觉,因为其中反映的三件事情,正是李贺一生的牵挂与追求:一是母爱,这是他在人间的唯一亲情;二是文学,这是他足以自豪的唯一爱好;三是脱离人间之苦,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唯一目标。
应该说,李贺精神出现的种种畸变并没有掩盖住他的天才,反而相得益彰,刺激了他的创作热情,使他的诗歌成就达到了常人所不及的高度。你看他在诗中所描绘的颜色,就很容易使人想起荷兰的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都给人一种光怪陆离的感受。比如:“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等等,描述的其实是精神畸变者眼中的世界。再如他写马:“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写日:“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其思路之超乎想象,笔法之奇异诡谲,对读者所形成的视觉冲击是异于一般作品的。我们再来看他的一首《感讽》诗:“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全诗写的是深夜“落葬”的过程,这也是极少有人涉及的题材。诗中对鬼雨空草、栎道幽圹的绘声绘色,实际反映的是诗人对死亡的极度恐惧。而这大概也是李贺“诗鬼”得名的由来和陆游“不敢熟视”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