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雁冰
紫禁城自带中国龙之威仪,凡尔赛宫的百合花图腾展现着法国宫廷的华贵,东西方两座举世瞩目的皇家宫殿,跨越千山万水,在“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中再度相遇。作为京城4月热门展览,故宫博物院文华殿里,龙与百合花串联起中法百年间的文明对话,架起了东西方文明的沟通之桥。
故宫红与凡尔赛金交相辉映,再现了一场历史的对话与交流。巴洛克风格的宫廷长廊仿佛时光隧道,徐徐带着观众走进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中。在路易十四写给康熙皇帝的信里,可以看到康熙十分欢迎精通欧洲科学的博学之士,而路易十四分别派出两路数学家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作为“相互尊重和友谊的象征”。
展厅内的文物精品,展现着百年间中法之间的借鉴与启迪。中西文化在碰撞中激荡出推进世界文明发展的思想火花,中国文化向世界贡献的智慧也在中法交往中得到充分体现。以紫禁城和凡尔赛宫为中心,两国之间人员往来、思想交汇、文化交流愈发广泛而深入,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相辅相成。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如伏尔泰等就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也是在1688年,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尼耶编译了法文版《论语导读》,故宫博物院也藏有康熙时期的绘图仪器,由法国制和清宫自制仪器组合配套而成。
清代宫廷收藏中,来自法国的物品种类丰富,它们或是两国交往的礼品,或是传教士的贡献,或是两国之间的贸易。同时,随着中法交往的不断深入,不乏清宫向法国定制物品的情形。清宫内有诸多受到法国技艺影响或带有法国文化印记的器物,中法两国深厚而精致的文化在紫禁城内密切互动,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新创意。
紫禁城中别有一番法国风景,凡尔赛宫自然也有中国时尚。展品之外,展览更是展现了中法文化在17、18世纪的互补与交融。观众能够通过展览感受到当时两国文明的共通之处,以及此后的深远影响。大量中国物品输送到欧洲市场,诸多法国王室成员和政要成为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家。同时,法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物品进行装饰和改造,以适应自身的审美需求。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着法国的艺术风尚,对中国瓷器的仿制是法国“中国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是中法宫廷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是法国王室及其宫廷对中国文化兴趣最为浓厚的时期。大量中国工艺品和书籍进入法国宫廷和贵族的收藏视野,引发了以凡尔赛宫为中心波及欧洲的“中国风艺术”创作风潮。法国宫廷保存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物品以及法国本土创作的中国风艺术作品,成为了解这一时期中法关系和艺术交流的重要物证。
同时,在远隔万里之外的中国宫廷,自路易十四派出“国王数学家”来华以后,大量法国耶稣会士东来,很多法国人长期在此服务,他们对清代宫廷在科学、艺术、建筑、医学、地图编绘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乾隆末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通过合作办展的形式回顾黄金时代,再现彼此持续不断的理解对方的尝试和文化交流的实践,令人回味无穷,也成就了一段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交流互鉴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