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樱花双鹤图(中国画) 陪坐 “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从此绿到彼绿 橱窗 身边跑过一群羊
第12版:夜光杯 2024-05-11

陪坐

唐大山

近来,年已九旬的父亲坐功越来越厉害。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个坐不住的人。早起总是干农活,自不必说。80岁以后,父亲本可彻底告别农业劳动,但他总能找着活干,春天种菜,夏天薅草,秋天编筐,冬天劈柴。父亲还每天早上在院前土路上快走或慢跑,持之以恒,风雨无阻。

父亲80岁时没意识到自己老,不承认已步入老年。他既耐热又抗寒,认为一旦依赖空调就难以重返大自然。高温,他躺在通风处;天冷,睡前开电热毯热了即关闭。父亲几乎不生病,即使感冒,多是不治自愈。后来没有躲过疫情,但由于身体基础好,免疫力强,有惊无险。

今年是个拐点,父亲的变化有些大,彻底放弃锻炼。我们让他动动手脚,他总是说,仍在锻炼,只不过是躺在床上运气、疏通脉络。

不得不承认,父亲坐能坐得住,睡能睡得着。利用假期,我陪伴父亲。没想到,不到一星期,我撑不住了。看着父亲坐在阳光下,我要陪着说话,才感到尽孝。我回忆儿时趣事、聊起村庄历史,再到村民务工乃至国家大事,父亲都能接上话。过了三天,我没话了,父亲依然高姿态坐着。午饭后,我劝父亲休息。他说一直在休息,要是睡午觉,半夜睡不着更难受。午间,他在老地方坐着,阳光照在身上,眯缝着眼,其实是在打瞌睡。父亲心态平和,乐观。他说,儿孙满堂,能活这么大岁数,坐着就是享福。

我的女儿在常州工作,我问哥哥可否陪父亲江南一游。哥哥欣然答应。我们征询父亲意见,他爽朗地说“我去”。到了南方,女儿提议去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乘轮渡来到鼋头渚时,父亲很高兴。听说国家领导人曾来此地游览,父亲更高兴。

一星期过去,父亲游兴不减。博物馆、风景区备有轮椅,父亲下车由我们推着,无论到哪里,都能乐在其中。看过茨淮新河,来到纪念馆,父亲感慨,这么长、这么宽、这么深的人工河,放在今天用机器挖都是难以想象的,防洪抗旱,这么实用,就是当今的大运河。每当我们问父亲累不累时,他总是笑着说,累啥,车子一晃一晃的,比直坐舒服多了。

从江南兜一圈回来,父亲一如既往地在阳光下坐着。原来,他把坐车出游当作锻炼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