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樱花双鹤图(中国画) 陪坐 “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从此绿到彼绿 橱窗 身边跑过一群羊
第12版:夜光杯 2024-05-11

“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吴联庆

文化离不开衣食住行,餐桌礼仪展现各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底蕴。法国儿童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让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让这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人生的重要时刻或宴请尊敬的客人时,法国人会从餐具柜中小心翼翼地取出全套银质刀叉和水晶杯。还有醒酒器、香槟杯、红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矿泉水杯,它们轻轻碰击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

法国人喜欢在家中宴请亲友,这种习惯在孩童时期就慢慢养成。我家孙辈两娃,女生是初中生,男生读小学,每年过生日前,都要发出若干彩色请帖,邀请一批同学来家做客。这天从五彩缤纷的墙面装饰到餐桌布置,从丰富的食品到饮料,家长准备得非常认真。小朋友参加同学的生日宴请,延绵在一年四季,而成人间的家宴互请,更是生活常事。

法国家庭聚会与中国不同,排座位女士优先,男女主人坐于席之两端。餐桌色彩搭配注重桌布、餐具、蜡烛、餐巾纸与鲜花。花束的挑选避免过大,以免遮挡客人视线;也不选太香的花,就像香熏蜡烛一样,并非每个人都适应。

面包不放盘子上,不管有无桌布,面包直接放在餐桌上。他们用手掰开面包,而不用刀切,用刀不礼貌。色彩漂亮的素菜沙拉是餐桌上的宠儿,若是碰到沙拉中的“大块头”,如长叶莴苣、圣女果和大颗粒牛油果等,也不用刀,而是用手拿面包片卷起来吃。法国人圣诞节必有“三件套”,生蚝、鹅肝酱和熏三文鱼。法国餐桌上看不到带骨头的鱼,我爱食的鱼头,属于“暗黑料理”。法餐所有菜都是冷的,在中国冷盘是序幕,炒菜和热的靓汤才是重头戏,法国不同:以生的甜的为主,一冷到底。

法国人超喜欢吃青口和蜗牛,我在法国餐厅吃饭,都用翻译软件“扫一扫”,几乎每家菜单都有青口和蜗牛。青口在国内被称为贻贝或 海 虹,青口晒干后被称为淡菜。青口长于礁石,肥美营养。法国青口价廉物美,一公斤5欧元,我买回家放姜片、少许牛油,煮开即食,即刻食罄。法式黄油焗蜗牛,可当开胃菜,也可当头盘,蜗牛和鹅肝是头盘中闪光的明星。

法国人都用面包作“扫地僧”,餐桌上常看到法国人拿起面包掰开,蘸尽盘子里的残汤剩羹,使盘子干净锃亮,标准“光盘”。中法一样,一顿美味佳肴需要甜点加持,在中国是八宝饭、醪糟小汤圆之类,法国正规晚餐收尾的甜点有布丁、马卡龙、欧培拉、提拉米苏等。甜点是点心师的梦工厂,法国人像对待珠宝一样制作甜点,华丽夸张地做着甜蜜的梦。

一日三餐,法国人是认真的。在法国,鲜有人边走路边吃早餐,他们认为这亏待了自己,也对路人不敬。当然更没有左手肉串,右手奶茶,边走边饕餮的。法国人中意的是坐在餐桌旁慢慢吃:头盘是沙拉、奶酪、鹅肝、蜗牛或浓汤,极尽写意与想象,还要啜饮着葡萄酒慢品。法国人的基因里喝酒被刻进DNA,餐后尤喜端着酒杯站着喝,凌乱在初夏的晚风中……

中间一定放上鲜花,烛光耀耀,漂亮的餐具,高雅与艺术感,是他们追求的。明日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