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叮咚!请收下这封《宇宙考古》邀请函 AI体育技战术大模型带来“专业”观赛体验 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成立共性技术专委会 爱情故事里的科研勇气 建精细生命“密林” 寻重启健康密钥
第7版:科创上海 2024-05-18

爱情故事里的科研勇气

张炯强

源自武汉一名中国博士生和他土耳其女友的爱情故事,经媒体报道,成为一段佳话,更可贵的是,折射出科研者的学术精神。

小伙姓孟,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此前曾在土耳其交流,巧遇了心上人土耳其姑娘小艾。小孟归国后,小艾跟随他到中国,赴华中科技大学留学,两人就此生活在同一城市。这只是一段浪漫的异国之恋的开始。去年2月,土耳其东部突发7.8级地震,死伤人数迅速过万。小艾与许多亲友中断联系,焦急万分。令她万万想不到的是,此时小孟竟向导师提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调查。小孟的理由很简单:作为一名地质科研工作者,大灾大震是难得的一线调研机会。

小孟来到土耳其地震灾区,之后的一个月,他自己趴在断裂带上观察,其间经历了7级余震、洪水、车祸,每天与女友通话,几乎时时经历着“生死恋”。他带回来一手资料,发表论文提出新观点:“震后地表受破坏最强位置不一定是震中”。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主动为这项研究增加两倍刊发版面——从4个版扩充到8个版。小孟此举,收获了爱情,近日与小艾正式订婚。而他更展现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精神:不顾安危,勇往直前。

这则故事,让人联想起中国的“神农尝百草”,中国名医为治病救人,宁愿舍命尝毒;同时联想到两位世界级大科学家“炸弹之父”诺贝尔和“放射女王”居里夫人,两人都有缠绵的爱情故事,更有“不怕死”的勇气。诺贝尔一次次亲自试验爆炸,竟炸死了自己弟弟。居里夫人死于辐射,据说,她的论文上至今尚存极危险的辐射量。

科技创新在人。眼下常常讨论“优秀的科学家是如何炼成的”。当然,没有理由要求每个科学家皆有赴死之志。但是,勇气、坚持、不怕艰难困苦,是必然要具备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