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智慧快餐 不如投入红尘 卖花声 心愿当了及时了 传家宝的好归宿 中文打字ABC 粽香满弄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4-06-02

中文打字ABC

邵嘉敏

又一个“科技节”来临之际,得暇,在随身携带的手机上,涂鸦点“豆腐干”小文章,或语音、或拼音、或直接手写输入,中文汉字或单个、或成组跳将出来……在“时代发展真快、科技真发达”的感叹中,脑海里忽叠映出那台方方正正、布满铅字字盘的中文打字机。

1972年读完中学回乡务农,没多久大队里要我到大队通讯组,与一位知青一道负责出版印发“大队通讯”,每天一期。其文字部分全由铁笔、钢版刻成蜡纸,以刮板油墨刮刷而成。三年多,刻字数万,至今中指仍留着握铁笔刻蜡纸的印痕。

我常常送稿到公社广播站,总要多看几眼那位端庄秀丽的播音员,她不是在用红笔点点画备稿,就是在噼里啪啦打字,我这才对中文打字和打字机有了直观的感受。1976年底正式调到了广播站工作,才知道,播音员还兼着公社机关打字员的职责,一个公社就这么一台打字机。

每周轮到我值机时,有空闲就琢磨起打字机。这台名为“双鸽”牌的打字机由滚筒、铅字盘、机头三个部分组成。滚筒是用来卷放蜡纸的。蓝色、名为“双圈”牌的专用蜡纸由棉纺纸覆上一层石蜡制成,下面垫着一张带有坐标细格的纸,打字前要将A4纸大小的蜡纸安放在滚筒上,先将蜡纸上端压在一个卡条下,顺势旋转滚筒,快到一圈时,会响起一声悦耳的铜铃声,另一个卡条压住蜡纸,就安装好了。

铅字盘是一个长方的金属盘,里面由两千四百多个小方格组成,装着倒放着的铅字。下方装有轨道滑轮,前面有一个手柄,打字员可以用左手拉动铅字盘左右滑动,选取需要的字样。每个铅字为立体长方形,高约2厘米,长宽约2-3毫米。铅字盘中间一个为常用字区,两边为非常用字区。出厂时,铅字都是按汉字的偏旁部首依次排列的,工作使用时,根据本行业和当前社会和国家常用词汇重新排列。还有一些生僻汉字放在两个备用的木盒里,偶尔使用时,现用现找,用后重新放回。一次漫天大雪中巡线回来,脱雨衣时碰翻了桌角一盒备用字盘,数千铅字如天女散花,我与打字员费了好长时间才予以装盘复位。出于好奇,我还拣出自己姓名三个铅字,用胶布缠紧,代替那每天发稿时的常规性签字。

滚筒前面连接部分为机头。机头又分为打字手柄、打字锤等。打字员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打字手柄,食指放在手柄上方,就像发报员手握发报键。空暇时,我试着打,别的还基本能掌握,就是找字难,打三百字的一页纸费老半天。比较熟练的打字员一分钟能打五六十个字。

到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公文量的增加,公社设立了专职打字员。因着机要、保密的性质,多由经严格政审的复退军人担任。1993年1月我被调到乡政府办公室任职时,乡政府已淘汰了铅字打字机,改用“五笔王码”输入法的“四通”牌中文打字机,可以比较轻松地进行电脑排版了……

科技日新月异,中文铅字打字机早已烟消云散于历史长河。打捞出被流水冲淡的ABC点滴,或许让有心者作些许观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