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世间美好  终会再遇 大王带小王演“江华” 从历史中寻找与时代共鸣的故事
第10版:文体新闻 2024-06-03
《战上海》巡演里的传承——

大王带小王演“江华”

武汉、泉州、厦门、福州、平潭……杂技剧《战上海》作为“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巡演剧目,一路用热血传递红色精神。

创演五年的《战上海》已然成为上海的红色文化IP,剧中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情怀、理想主义气质,呈现出穿越时空的力量。

风雨无阻的观众、热情恳切的手写信、掌声不断的现场,是巡演过程中剧组全力付出后的强心针。福建观众李女士感慨:“音乐响起,我无数次热泪盈眶,有国才有家,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当年的革命先辈用热血铸就的。”

每演一场《战上海》,对主演王怀甫都是体力上的巨大消耗,因为前两年他的左肩有三处肌腱拉伤,生活中甚至手都抬不起来。但从2019年5月7日的试演,一直到现在,他一场不落。而女主角,已经换了三位。台上台下,他流过泪、咬紧牙,一场场扛过来。所以这次巡演,王怀甫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带教新一代“江华”——00后杂技演员王佳俊(见上图)。

毕业前一年,王佳俊就开始参与《战上海》的创排,进团后也继续在这个剧组,约130场舞台演出经验都是《战上海》给予他的。去年,他开始演出剧中原先王怀甫表演的爬杆节目,以舞者的角色和踩着高跟鞋的搭档晏丽配合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甚至仅靠单手抓握长杆在空中翻腾。

爬杆,是王佳俊走向“江华”的第一步,这也是他在上海马戏学校读书时的拿手节目。在王怀甫看来,完成动作的技巧对王佳俊来说挺轻松,但从单项节目到带有剧情的表演,还是会遇到不小的挑战。

技巧可以胜任,舞台是综合的表演,对剧情和角色的理解,王佳俊还有一段路要走。在这方面,王怀甫几乎是倾囊相授,台前幕后给他说戏,带他体会人物,尽量少走弯路。在攻坚战这场戏里,“江华”要在绝境之中喊出“请求支援”,王怀甫告诉王佳俊,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撕心裂肺地反复喊这句话,什么时候能喊到自己控制不住地流泪,角色的灵魂就找到了。

巷战的戏一结束,王佳俊立马小跑到化妆间换上战士的服装,在最短的时间内抢装,然后跑回侧幕,看王怀甫如何演绎绸吊的柔美,以及在发力的情况下如何控制住面部表情。随即他又赶紧上场,开始自己的戏份。“在情绪的表达上还需要再努力,我还要在接下来的演出中继续磨炼。”王佳俊说。

这些年,常常有人对王怀甫说,如果你20岁时遇到这个角色多好啊!就像现在21岁的王佳俊。可是王怀甫深知:“我20岁时肯定是演不好的,现在39岁了,更能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战上海》不仅让王怀甫获得了白玉兰奖主角提名,更让他感受到创排一部这样了不起的作品的意义:“我作为演员有这么好的平台,能演这么好的角色,能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传播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故事,观众给我们鼓掌、呐喊,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吗?”正是这样对舞台的渴望、对表演的欲望、对后退的不甘,年复一年地支撑着王怀甫,哪怕他已经在透支自己的身体。

王怀甫在王佳俊的身上看到了那个年少时的自己,也见证着这个年轻人在舞台上的蜕变,“无论是技术还是舞台呈现,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战上海》的品牌打响非常不容易,我们一定会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特派记者 赵玥(本报厦门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