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广告 小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要“疏堵结合” “体考神器”能提成绩? 找人气网红直播带假货
第8版:社会新闻 2024-06-03

小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要“疏堵结合”

方翔

6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当天,上海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开出首张违规充电罚单,一位居民因私拉电线充电被罚款50元。

修改后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对电动自行车停放、蓄电池放置、充电区域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如何在现实中落地,受到各方关注。这两天,不少区的综合执法队执法人员与街道工作人员,联合居委、物业实地检查小区内公共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区域,对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占用共用部位停放充电、入户充电等行为开展突击检查。嘉定区还开通线上有奖举报平台。

在“堵”住小区电动自行车乱象的同时,也要做好疏导工作。黄浦区一个建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区,平均每三户人家有一辆电动自行车,最多一户有6辆。街道除了通过安装“用电安全报警器”,精准识别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之外,还通过建设电瓶车充电棚、充电柜等,使电瓶车数量与充电点位的比例达到2:1,大大方便了居民。

疏堵结合,离不开多元共治。虹口区的江湾镇街道江杨家园小区,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联合物业、业委会,通过清除“僵尸车”,拿出公益性收入等,对小区的非机动车停车位重新规划,将小区原有的充电点增加4倍,非机动车停车位也相应增加到1600个。小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让居民的车辆“有家可归”“有电可充”。

要“硬”也要“软”,治标更要治本。通过创新方式,对小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不仅可以逐步解决电动自行车乱停放、无处充电的矛盾,还将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让居民更主动地参与到管理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