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人生博喻 牡丹花(彩色钢笔画) 夜观蕰藻浜 世有“尖头”说 我们的卤水拼盘 二楼,左转
第15版:夜光杯 2024-06-04

世有“尖头”说

杨汇

少时曾在市郊农村生活,常听乡人嘴里念叨“尖”和“尖头”。初时不甚明白,后来慢慢体会。说是某人或某个家庭的人群,行事为人不肯吃亏,工于计较得失,“只进不出”,是为“尖”,严重时还含有“奸”的意思,落实到具体的人,便称其为“尖头”。

这种事和人虽不多见,却似乎到处能不期而遇。长大了读小说《艳阳天》,其中有个叫“弯弯绕”的角色,印象很深,“我的便宜你别想占,你的便宜我不占白不占”的典型人物。城里人叫“门槛精”,很市侩。有人早就点透:“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想起职场中,有人常在八小时外用办公室的座机给领导手机打电话“汇报工作”,态度诚恳地啰嗦些不痛不痒的琐事,可谓用心良苦。

利己不太损人,似乎也无可厚非。

场景如:购物、办事排长队正烦恼,有人轻轻靠近套近乎搭讪杀熟,“合理”地站在了你前面,尚来不及诧异发窘,他(她)已神色自若捷足先登,至多回眸一笑。要是被人呵斥“不许插队!”他(她)理直气壮地怼回:“我看一看,可以吗?”又诸如酒席上抢先动筷,买单时装醉提鞋……

可见,玩“尖”,是聪明人或自认为聪明人的把戏。

术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这些不过是市井层次,无非投机取巧,搨点便宜,上不得台面的“尖”。要说玩“尖”有档次的,古今中外还真有不乏成功的优秀事迹,“尖头”们审时度势,轻拂衣袖而转圜人生,每每令后人掩卷喟叹。

举例其一,读读小说。《水浒》中梁山好汉代表:一为入云龙公孙胜先生,看似超脱自在,道貌岸然,却不甘寂寞,主谋智取“生辰纲”,博得人生“第一桶金”,欣欣然坐上了第四把交椅,但他老人家惯于闲云野鹤自由散漫。功成名就,第一个告老还乡,归隐山林,不问世事,遂得以善终。二为浪子燕青那厮,职场生涯为“跟班”,不用出生入死,在梁山上却也混得风生水起,位列天巧星。忙里偷闲为大哥招安“通路子”,居然还与皇上结缘而得皇上手书“介绍信”,从此远避是非,一担金银,逍遥江湖。其时也,梁山众兄弟“替天行道”伤亡过半矣。

亦尝闻顶“尖”过招之快感。传说某日,盛宴大开,群贤毕至,水陆纷呈,餐具精美。席间主办方发现竟有客私藏银勺于袋中,碍于礼节而无奈。酒酣耳热之际,但见一盛装艺人款款趋前谢曰,值此良辰美景,愿献艺助兴耳。随即拿起桌上银勺放入自己口袋,双手在空中比画数下,突然顺势指向某客,笑道:“银勺已飞入先生口袋之中矣!”静场,某客强笑,出示银勺……

乡人又说:“偷鸡不着蚀把米”。

那个爱在晚间打电话絮叨公事的同事终于在电话里挑明,要求领导给自己弄个立功受奖机会。未遂,从此再无电话加班之声。

当年流行的“尖头”等俚语土话,如今乡音无觅鬓毛衰。但这种冒“尖”的事和物,还会长久地伴随共享,如芒在背,时不时地“脱颖而出”。

常念年过半百学开车之窘境:驾校黑皮教练怒吼,记牢,刹车勿让道!

是为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