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4日 星期三
“物尽其用”与“断舍离” “洋、胡”之谓分褒贬 弄堂里向包粽子 养过一只黄伯劳 夏令佳蔬夜开花 小辰光个晚报时光
第1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4-06-23

“洋、胡”之谓分褒贬

◆ 叶世荪

上海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兼容并蓄,但是这里面蕴藏着用心细微的褒贬尺度,在语言的吸取、纳新方面也是如此。譬如清朝末年,随着大量舶来品涌入,上海话迎来一波造词新潮。除了各种音译、意译外来词语,许多都采取冠以“洋”字的简单方法;譬如:“洋火洋油洋封炉,洋钉洋瓷洋铅皮,洋布洋线洋蜡烛,洋钿洋行洋货店”,不一而足;有些因为习惯,至今依然被频繁使用,譬如:小洋房、小洋刀、洋鸡蛋、洋泡泡、洋娃娃、洋山芋等等。

仔细辨别不难发现,所有这些含有“洋”的新词都是指非常具象的物品,没有贬低意味;但如果上升到更上一层,往往就有了负面的含义,譬如,不伦不类的样子叫“洋腔”,也说成“洋里洋腔、洋勿洋腔勿腔”;《吴歌己集》:“洋勿洋腔勿腔,呒没好散场”。再如,不明事理的冤大头叫“洋盘”;《清稗类钞》:“洋盘即凡事莫名其妙,受人欺骗而不自知者,与瘟生略同”;《歇浦潮》第九十七回中:“敲敲瘟生洋盘的竹杠,倒也未尝不是一桩好买卖呢”。又如,炫耀显摆自以为是叫“卖洋”,也说成“卖洋勿煞、卖洋三千、卖洋色气”;小说《繁花》里阿宝揶揄雪芝穿的进口衣服:“非要穿出来卖洋。”其他还有:人前出丑叫“出洋相”,不甚专注叫“洋淘淘”,懒散拖延叫“磨洋工”,不负责任叫“撤洋烂污”。有些原本中性的词语挪来形容人的品行或社会现象时也会呈现负面色彩;譬如:“洋泾浜”指不专业,“斩洋葱头”意为欺生,“洋装瘪三”即徒有其表,“吹洋泡泡”比喻说大话等等。

有意思的是在古代也能找到相似的造词现象。当年随着丝绸之路引入各种西域物产,也产生了许多包含“胡”字的词语,如:胡葱胡瓜胡萝卜,胡桃胡麻胡椒粉,胡梯胡蜂胡豆饼,胡笳胡琴胡旋舞……细思起来颇有趣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