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IC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代表的认知症被认为是21世纪最大的健康危机之一。尽管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完全能够治愈该疾病的药物,但及早诊断和提前干预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认知训练也已被证实是缓解病程进展的有效手段。
如何才能守护困在时间里的“老小孩”们的记忆?近日,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携手展开联合研究,借助微软Azure OpenAI服务中的多模态大模型以及智能代理(AI agent)技术,开发了个性化认知训练框架“忆我”(ReMe),扩展了自动化认知训练的范围,为数字化认知训练提供了新方法,有望帮助延缓认知下降。
现有认知训练
任务设计单一
“认知障碍影响的记忆类型多样,包括工作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等,但现有训练任务的设计较为单一,限制了训练内容的广度,很多老人也曾反映游戏内容‘枯燥’‘没意思’。”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副主任医师岳玲说,持之以恒的训练对于缓解认知障碍的症状至关重要,一旦训练“枯燥”“没意思”很容易让人放弃。
当前临床上的认知训练主要依靠照护者或治疗师自行开展,或使用软件驱动的数字疗法开展。前者依赖大量人力,成本高昂;后者则往往类似于标准化考试,患者仅能解答预设的谜题,与提高认知所需的记忆训练相去甚远。
人工智能领域的多模态大模型不断发展,展现了许多新的“能力”,比如,提供即时的多模态分析、实现基于世界知识的开放式问答、提供充满情感的语音交互、整合处理多种感知数据等。“认知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知障碍,缺少的不就是思维、记忆、注意力、理解力、判断力和语言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吗?为什么我们不让‘多面手’多模态大模型一起来试一试?”于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提出了这个大胆的设想,开始了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的探讨与合作。
即时交互响应
贴近日常生活
“今天早餐你吃了什么?”“最近上海来了什么台风啊?”张阿伯在科普活动上体验了“忆我”。通过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用户可以上传个人记忆内容,随后,利用人机互动的形式,进行个体化的情景记忆或世界知识的开放性记忆训练。岳玲说:“‘忆我’能即时交互响应,支持文字、图像、语音等多种模态的输入输出,以对话机器人的形式为患者开展认知训练体验。它的训练更贴近日常生活,从处理临时信息能力的工作记忆、涉及自我经历的情景记忆、涵盖事实性知识的语义记忆等多方面,帮助患者进行训练。”
不仅如此,研究员尝试基于传感器技术,通过可穿戴设备,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节点和事件,让个性化记忆训练变得更便捷,并提供了一个训练框架,让该领域的医生等研究者可以利用内置的认知游戏模板,快速创建个性化的训练游戏。“忆我”也会根据每次的交互活动,提供一份评估报告,以便医生或康复师追踪患者的认知水平,并及时根据需要调整训练任务。
正在推动获得
更多临床数据
尽管AI助力认知训练仍在研究和开发阶段,但是,它确实带来了一丝希望之光。“未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计划将以此框架为基础,设计认知训练的新方法,开展一系列严谨的临床试验。”岳玲说。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邱锂力博士表示,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创新,正在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她还透露,随着临床证据的逐步积累,微软亚洲研究院将持续对个性化认知训练框架“忆我”进行改进和迭代,期望该工具能够逐渐扩展应用范围,最终能够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帮助提升认知障碍患者的健康水平,减轻看护人员和家属的负担。“除了认知训练,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代理干预技术,希望未来能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比如情绪调节、习惯改善以及孤独症等的辅助干预。”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