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萌
寒衣节前访秋山,拾级而上,见阶旁、石上落叶堆积,明黄橙红于光影交错中映衬于幽幽苍苔,别有一种隐微而瑰丽的静谧。岁至霜降后,立冬来临前,便是秋已暮。寒日深、气日沉。
此前若有冷意只能叫凉,凉与寒看似相近,深究不同,凉轻盈、寒凝重,凉柔和、寒峻烈。秋暮之寒,肃杀已居强势地位,黄河流域、江淮南北的大部分地区皆处于冷高压的控制下,昼夜温差持续增加。此后北方雷雨减少,风干物燥、气肃而凝、晨起常见寒霜;在江南,虽风有余温、草木犹翠,但亦渐渐被秋去冬来的大气象主宰。此季晨昏时望天际,时见近似月光、又若霜雪的银色雾霭悄无声息地弥散笼罩,如掌管霜雪的青女披帛裙裾飞扬。然而霜天景致,绝非一味萧瑟,反倒寥廓净澈而又丰盛斑斓。且看这山上、林间、田野、园中的红叶,是秋在用最真挚的语言作离别告白。秋日红叶有许多种,今岁总算辨明了它们。最为人熟悉的是枫香,“丹枫”几乎可与“秋色”同义。枫香叶子交错排列,形似手掌,果实如小毛球。常与枫香混淆的是槭树,槭树叶子两两对生,根据品种不同有“五裂”“七裂”之别,小小果实长着精巧双翼。槭树种类多,其中有姿态婆娑、易做造型的小乔木鸡爪槭,可盆栽亦可作园景点缀于池畔亭廊,颇有东瀛风情。还有一种羽毛槭,叶形如飞羽、柔曼飘逸,四季皆有旖旎风情,深秋更是灿若云霞。
沪上还有种常见的红叶树叫作乌桕,叶子呈标准的菱形拖一个俏皮尾尖,色彩从柠檬黄至朱砂红之间皆有,曾用于染布,自古多被入诗。杨万里就在《秋山秋雨蚤作有叹》中写道:“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秋冬交际时,乌桕枝头会挂上一串串簇生的洁白小果实,那白色是一层如油脂般的蜡质,据说味道像猪油,可做肥皂和蜡烛,古代饥荒或战乱时会被人们用以果腹。
沿小径下山,一路总被窸窸窣窣的声响吸引,于是便见到黑尾蜡嘴雀啄食乌桕的果子,黄喉鹀在灌木丛间地面上抓虫子。一只雄性北红尾鸲将自己橙色肚腹隐蔽在红叶间振尾而歌,这是最后一批候鸟在迁徙中途作短暂休憩吧,不久后它将继续跨越海洋的艰辛南征。随手摘的野果都可口。这是最易满足的时节,这便是最后一程秋的馈赠,此前孕育、生长、繁茂、壮大、累积、沉淀的种种,到了此季都汇聚、融合、转化、升腾,最终都为了更好地收束和归元,这也是严冬到来之前人体滋补养生的好时机。此际秋燥尚余,寒邪将至,饮食当以养阴润肺、暖胃补肾为主,好在时令物产丰富,皆宜入馔温补。且霜打之后,果蔬滋味愈浓,柿子软糯、枣子熟透、葡萄和苹果格外甘冽,连菠菜、青菜、萝卜等都变甜了。
据科学解释,经霜味愈甘是因为植物启动了应对降温的抗寒技能,因为淀粉不易溶于水,只有在淀粉酶催化下分解成麦芽糖、再转化为葡萄糖,才能易溶于水,为了适应低温环境,植物会自动将体内淀粉转化为糖分,提高细胞的抗冻能力,以便在严寒中生存。《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处“不仁”乃是指天地没有小我之仁,也即大自然对万物没有偏私,完全公允。四季流转不息,生死荣枯的轮回不止,无论植物、动物还是所谓万物灵长的人类,都要遵从此规律。既然无论季节变换中还是人生旅程上的风霜历练都无法避免,那就遵循天道、擅自珍摄、修身养德、进取不辍,方能于无常中无畏,于动荡中安然。
暮色四合乃归,出地铁便闻见桂花糖炒栗子和烘山芋混杂的诱人气息,火淬炼后的焦与苦助长了糖分的气势,叫寒风中的归人不由沉醉。原来这删繁就简、铅华洗尽的一岁向晚,味道如此浓郁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