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徽派彩墨 十月初一送寒衣 哀伤和共情 对中盘认输说“不” 白首忘机似东坡 古都的老人家
第14版:夜光杯 2024-11-13

哀伤和共情

汪艳

观剧的时候,每当遇到主人公经历磨难以及随后到来的情绪低谷,陷入无比哀伤的脆弱无助中,我常常直接拉进度条,跳过这一段迎来高光时刻,因为同步在主人公的哀伤中真的让我很不耐受。

我曾一度以为是自己共情能力太强、太能体会他人的情绪而导致的,直到自己在实践中多次共情失败、错误地把自己的感受加给对方而引起对方愤怒的回怼,我才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不是自己共情能力太强,而是太弱;不是自己对情绪低谷、哀伤不耐受,而是不承认和不愿意面对。

面对情绪低谷,很多人会习以为常地想要用激励的方式把自己或他人拔出来、拉上来。通过类似于“看开点”“积极点”“困境中总有要学习和改变的地方”……这些说辞来劝慰自己或是别人。这样的说法当然无可厚非,也当然有些人受劝、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走出来。但可能更多的人,当被勉强着要在这样难受的情绪中生硬地被上积极的课,反而会因为自己不能被理解,甚至觉得太过委屈而产生极大的愤怒。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记得刚刚进入心理学领域时,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但留在脑海中的知识点却好像只有一个“共情”,以至于我曾在课堂上质问老师:好像学到现在,除了共情的技术,就再没其他的了?我不记得当时老师是如何回应的。只是现在想起来,我仿佛一语成谶——唯有“共情”,只有“共情”!

“共情”的技术是所有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人需要终身学习、学到骨子里,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的。“共情”对于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深入共情如此重要?在此,引用一下一位同行分享给我的关于共情的四个好处:

人处在情绪低谷中,往往会很混乱,当有人理解他懂他时,便会有安心的感觉;

人总有排斥负面情绪的倾向,但越不接纳情绪就越摆脱不了束缚,越无法接纳自己就越矛盾和痛苦;而当人在低谷中的情绪被人接纳,他也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

愿意安心地待在脆弱无助的情绪低谷中,就不会逃到愤怒里,这样才能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安慰,获得稳定的支持系统;

一旦开始接纳负面情绪,就可以增加耐受力、拓展承受极限,然后才有空间去调整认知。

唯有共情、只有共情,才让哀伤有了力量!

这些话如今再次拿出来借鉴,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情绪低谷不是世界的尽头,也并非人生的低谷。接纳自己处于情绪低谷的状态,不要那么着急地走出来,与那个哀伤的人真正地待在一起,才是正确地处理情绪低谷的方式。哀伤没那么可怕。正确面对哀伤,哀伤便会带来巨大的力量。

不是站得高高地对着下面的人喊:快点爬上来啊,你有力量的!而是跳下自己所在的位置,和那个哀伤的人一同悲伤,陪伴他、等待他安心地接纳自己和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他的内心空间就能慢慢打开,然后,他才能有更多的看见和选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