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爯(甲文)
图二 爯(金文)
图三 赞(小篆)
图四 夫夫(甲文)
徐梦嘉 文/图
称赞不已(稱讚不已),形容对某人或某事非常满意认可,不停地夸奖。拙文题目将“称赞”打了引号,无疑,过去今天与将来,笔者会持续不止(不已)地研究与称赞“称赞”两字。
称(稱)。本字是爯,是偁的异体字。甲文(图一)上为手(爪)下为鱼,手提鱼掂斤估两(称的本义:称轻重,故与用秤计算禾谷重量的秤字通)。有款金文爯(图二),手下的鱼加了一道横画,其实是有两道横画的“再”省形。再,甲骨文原本是一种鱼易进不易出的捕鱼竹笼。捕鱼者捕到鱼者后,将鱼笼里的多次捕获的鱼,一条条取出。鱼的大小差不多即匀称(衍义)。然后再将有诱饵竹笼放回到河湖中。两道横画表示重复捕鱼(再的本义),《说文》:“再,一举而二也。”重复性地不断捕获鱼,捕的鱼又大又好,自然引得大家称赞(衍义,还有称心、称颂、称奇等)。这种用竹笼捕鱼的古老方法,在中国部分地区沿用至今。捕鱼竹笼俨然在古人心中“捕鱼神器”(衍义:名称、英称、称作、宣称、声称等)。需要说明,传统独体正字冉和捕鱼的爯下冉,属于同形异源,甲文的“冉”是面颊两边胡须形状,髯的本字。由于胡子慢慢长出,现代汉语冉常叠用为冉冉,即渐渐的意思。
笔者经过梳理,称的用手提起鱼这一动作,还有举起的引申义,《尚书·牧誓》:“称尔戈。”举起你们的戈。《诗经·七月》:“称彼兕觥。”举起那犀牛角做的酒杯。称的具象举起又带出抽象义的举起《礼记·月令》:“不可以称兵。”称兵即举兵。称的用手掂量鱼这一行为,又可以引申出权衡、比较的意思,《孙子·形篇》:“四曰称。”第四是权衡比较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还演绎出表示套的量词,《左传·闵公二年》“祭服五称。”五称即五套。
赞(贊、賛、讃、囋,小篆,图三),先文是“夫夫”贝组合的賛。贝(貝)的甲文是海贝形状。由于上古生活在中原的人类离大海远,难觅到海贝,因此海贝壳特别珍贵。一些花纹美丽的海贝壳制成饰品,女子在喜庆日打扮自己。以前社会生活形态,最先都是以物换物,后来发展成货币交易,于是有一些坚硬抗摔的海贝壳作为货币使用,贝字旁的有与财富有关。“夫夫”(bàn,图四,甲文),夫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通称。古时儿童披发,成人束发戴簪。大(正面成年人形)字头顶上加一横,表示戴簪。“夫夫”即两个成年男子并排而行,本义为并行,《说文》:“读若伴侣之伴。”“夫夫”不仅念伴,意思也是陪伴、伴侣,伴的古字。賛的构形,两个并列的夫(甲文),是导宾之人。他们接过客人的礼物(贝表示)捧着,带客人觐见主人(君王等)。小篆将“夫夫”讹形为兟(shēn),先,甲文从止(脚),从人,字意走在前面的人不变。大徐本《说文》:“兟,音诜,进也。”小徐本《说文》赞:“进见以贝为礼也。”清代段注本《说文》:“赞,见也。从贝从兟。”客人委托两个走在前头的人向主人献上财物(贝)的“赞”,以表对主人敬意与拥护,当然也会颂扬一番,这是赞的字义。后世楷书中賛、贊二体并行,汉字简化后统一作“赞”。
成语称赞不已本作称赏不已、赞叹不已。出自宋《五代史平话·周史》:“讨论撰定,皆合事宜。威,称赏不已。”;清《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