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瑢
风掠,梧桐叶摇曳,像一尾一尾金色小鱼,无声地滑向街角。耐寒的香樟树四季常青,鼻翼边一丝清鲜之气,沿街的爬山虎红得耀目,脑海中倏然冒出一句——“莫打搅这满地的金黄……”
此时我的家乡太原早已哈气成霜。街头巷尾的树,叶子悉数落尽,枝杈高举,冷观耸肩缩颈匆匆而过的赶路人。
公园绿地,葱郁不复,朔风中窸窸窣窣,早起的环卫工怀抱一根竹爪扫把,有一搭没一搭地划拉。等到正午,暖阳下走上街头,晒得久了,那日光像个大黄蜂在头上嗡嗡地转。恍惚间,竟使人痒刺刺地冒出一层细汗来,有种莫名而诧异的快乐。
上海浅冬,木花盆的泥土里,不知何时冒出新芽。小阳台被我种满各种植物——康乃馨、三角梅、万年青……清晨起来,发现金桔开出小小白花,给周遭一丛碧翠细竹围裹。啊!这冬日的一角花花世界。
在太原,风微凉时,讲究的人便不约而同前往“清和元”喝“头脑”。“太原头脑”以羊肉、羊髓、酒糟、煨面、藕根、长山药,连同黄芪、良姜制成,亦称“八珍汤”。喝“头脑”必得起早。越早越好。天蒙蒙亮,窗外一派朦胧。摸黑出门,深一脚浅一脚赶往店里。棉帘撩起,耳畔一阵稀里呼噜,品咂声不绝于耳,但闻其声不见人。原地站上一站,等眼睛慢慢适应了黑暗,看清周遭早已坐得满满登登。满屋的吃客,埋头顾自吃喝。好酒之人自斟自饮——吃“头脑”,佐一杯黄酒更地道。然而太原的黄酒实在口味欠佳,只甜不香。此时若是能来一杯“老绍兴”,那真是极好。“头脑”是太原人入冬后的珍馐美味,只在白露开卖,立春收场。意犹未尽?请明年赶早。
年关渐近,上海人家家户户做年糕备年货,太原人家里则要开始蒸馒头。
蒸馒头是个大工程。用最大的瓷盆发面,不停地和面不停地蒸,蒸好一锅再蒸一锅,得把正月里的馒头全蒸出来。馒头蒸好,包饺子。包饺子也是大工程,要把正月里吃的一次性全包出来。
先拌馅儿,同方向顺时针搅,且搅且凑近嗅上一嗅。眼前浮现奶奶的身影,正伸出手指头在那馅子上点一点,搁嘴里试试咸淡。饺子包好,横平竖直排在竹篦上,放屋外冻着去——儿时的冬天真冷呵,冰箱根本用不着。
记忆中,太原家里的阳台墙头,入冬常常高悬着几根大辫子——香菜大量上市,多多买回,不摘不洗,放太阳下晒着,晾晾水分后编成辫子。整个冬季,饭桌上铁锅烩菜是保留曲目。起锅时就从这根香菜大辫上揪一把,扔锅里盖上盖焖三两分钟。味道殊绝。
少时每日放学回家,四六不顾直奔阳台。看着这根芫荽大辫一天天短下去,再短,更短,短到不能再短时,春天到喽。
干香菜好像还是一味中药?幼年曾跟着奶奶在乡下老宅住过一阵。有天隔壁人家的小孩出了一身疹子,白天夜里哭不停,吃药打针总不见好。奶奶以干香菜煎水,一天三次,让那孩子可劲喝,喝饱就盖上被子发汗。不过三两日,好了!
将喝剩的香菜水烧至滚热,倒入盆中先以热气熏蒸,再洗手净足,可治麻疹应出不出或疹出不透,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