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
一到新年就开始琢磨这一年要干些什么活儿,虽然常想着想着就觉得眼前一黑,但换个思路,似乎又颇有些绵延不息的吉祥意味。
今年是《小满集》的十周年,这本薄册子居然也十年了。做一份公交企业内刊的念头并非起源于什么雄心,只是觉得每次在职工座谈会上聊得特别有趣的话题,到了执行上总差好多层意思。但反差不正是写文章的好视角吗?就像公交驾驶员,明明每天身边都是热腾腾鲜活的人群,但却需要尽量心无旁骛专注于冰冷的红绿灯与车道,他们在听吗?他们会想什么?我以为我好奇的,总有人也好奇,比如他们自己。
对《小满集》的评价,最常用的是:文艺。但我们心里很清楚,这份文艺多少有些刻意。实在是因为公交的日常过于刻板,驾驶员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有标准。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当然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安全,但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工作不养人。我们盼着《小满集》是一个能让人边琢磨边权衡边取舍着打磨活计的空间,文字不需要齐整和严丝合缝,只需要足够真诚。十年里我们改版了两次。第一次是因为写小说连载的家伙跳槽了,而他的穿越小说我们实在力有不逮,于是改成了口述历史。第二次则是因为写美食美妆的都转行去写调研报告,他们说老写吃吃喝喝没什么意思,要去啃点硬货,所以我们找了别人来顶班。
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年的《小满集》,光看作者就是一条挺有意思的线索,有人退出,有人接续,有人转型,也有人加入。特别让我得意的是“自来水”稿源,它们的作者有些是公交二代,有些是公交乘客,还有些不坐公交但就是因为看了我们的话剧,或是成了“书香巴士”志愿者而路转粉。这么一想,我们的文艺倒还算自然,公交在串起街巷,《小满集》在连接个人。而公交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我们不会走着走着就忘了为什么出发,因为公交车总要回到起点。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在等着听讲座,老师堵车迟到了。院子里有一棵橘子树,明晃晃地结满了橘子,阳光里看着是喜人的金黄色,我隔着玻璃看着它。橘子树无论栽在哪里都会想要结橘子,那今年我们到底要不要出一本文集呢?名字倒是想了一个,叫《小满明记》。有多少人会在乎一个公交企业的内刊呢?我们不晓得。但我们在乎每一个曾经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