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树
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字形式,被誉为“诗中之诗”“两行文学”。对联既有概括力又有表现力,人们往往会在不同场合用它烘托氛围,再加上对联还要用另一种国粹——书法来表现,更是锦上添花。每当看懂一副构思奇巧、妙不可言的对联,观者往往会露出会心一笑。
旧时人们即使是初通文墨,往往也能“吟诗答对”,尤其是对子,入学就会教的。先父生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学晚清时故乡的西式小学。听他说入学一年级国文课就教一字对,天对地、山对水,半年后教二字对,天高对地阔、黄牛对白马,到高小毕业时他已经能对答如流了。予生也晚,上世纪五十年代上的小学,那时不教对子了,好在平时喜欢传统文化,也喜欢对联,看书报、出门行也时常留心,颇有乐趣。
园林、名胜、亭台楼阁上的对联,常会驻足欣赏。或用典故,或讲来历,或引景入胜,往往会成为点睛之笔。如上海豫园三穗堂有联:“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上联典出《庄子·秋水》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下联引用《列子·汤问》中琴师俞伯牙求学海上的故事,将园中的池鱼、水塘、假山巧联典故,意味深长。
佳联多多,俯拾皆是。老照片上看到梁思成书房挂有“读书随处净土;闭户即是深山”,深有感悟。德兴面馆门联:“二两小面不必斤斤计较;人生如梦岂能面面俱到。”一碗面吃出了宽容豁达,煞是有趣。小区理发店广告:“你要是进来,定叫你好看!”吓一大跳,太武腔了,还是旧时剃头店联好:“做天下头等事业;用人间顶上功夫”,更文气。到成都武侯祠读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上联赞诸葛用兵之道,下联又提醒后来者要吸取教训。连读数遍,立意深远,拍手叫绝!
不久前文友小聚,友人拿出上联求下联:“普金用普通话与川普通话。”诗人邵君文字功底深,看后说难度太大,是个绝对。我拿来试试,经过一夜转辗反侧,终于磨出下联:“子期弹子夜歌邀孟子夜歌。”钟子期是战国著名音乐家,他老年时青年孟轲风华正茂,是同时代人,子夜歌则是乐府诗。邵君看后拍案赞许,说意境更胜上联。
每年春节都有人求笔者书写春联,女儿到了本命年,也来索春联,小婿肖虎,我写了“蛇安宝宅清平乐;虎卫阖家满庭芳”分别嵌入词牌名。内容虽俗了点,倒也贴切,女儿蛮开心!